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创刊40周年献礼!本季【“领航计划”跟着“国家队”学常见疾病诊疗】血液科专项,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冯四洲教授团队特别策划,针对血液病感染防治这一临床刚需话题,特别组织了15期培训。
专科大三甲的诊疗思路到底强在哪?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15天重塑血液病感染诊疗思维!
本期作者:庞爱明
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及相关治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调节异常、黏膜屏障受损等会增加患者侵袭性感染的发生风险。肺感染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是血液病患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血液病患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真菌为主。同时,结核分枝杆菌、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等也导致患者生存率下降。
● 飞沫传播吸入:主要包括呼吸道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结核分枝杆菌,以及曲霉素、非结核分枝杆菌等;
● 血行播散:例如念珠菌、细菌等可以通过留置导管和导管播撒至肺部;
● 邻近部位感染蔓延或上呼吸道定植菌误吸: 包括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等;
● 原有病原体重新激活:肺孢子菌肺炎(PJP)、巨细胞病毒(CMV)和其他I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等。
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原呼吸道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胸痛。病变范围大者可有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大多数患者有发热。
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重症患者可有呼吸频率增快、鼻翼翕动、发绀。肺实变时可有叩诊浊音、闻及啰音。并发胸腔积液、胸膜炎出现相应体征。
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检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但血液病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可能不能完全反应感染情况。
●样本镜检或培养:包括痰液、血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甚至经皮探针吸检等。
● 特异性抗体检验:包括特异性IgM滴度监测。
● 抗原检查:如军团菌尿抗原,真菌抗原如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等。
● 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非典型病原体的诊断中也显示出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血液病患者由于其特殊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常不典型,临床中需要广泛联想,仔细甄别。
● 同一种病原体感染CT表现多样性:
例如气道侵袭性曲霉菌主要CT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结节、树芽征(多发)片状实变区,沿支气管周围分布,而血管侵袭性曲霉菌则以“晕征”为主要表现:菌丝浸润血管形成栓塞及出血梗死带,表现为结节,而周围呈磨玻璃影,为晕征;恢复期梗死肺收缩产生“空气新月征”。
● 不同病原体感染CT表现相似:
移植后肺孢子菌肺炎(PJP)病例的HRCT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弥漫性毛玻璃影,与肺间质增厚同时存在,呈“铺路石”征象。而毛玻璃影同时存在肺间质增厚,呈“铺路石”征象的肺部感染征象在非感染并发症中也可出现,例如特发性肺炎综合征(IPs)、维A酸分化综合征、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移植后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等,需注意鉴别。
(点击可查看大图)
肺感染防治的第一步是预防,血液病患者应保持生活环境清洁、饮食清洁、皮肤黏膜清洁,出门佩戴口罩,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场所,按时更换血管导管等。在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或黏膜屏障受损之时,应用层流病床,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也能减少真菌感染风险。
● 控制病因:对粒缺的患者及时促造血治疗,包括短效rhG-CSF和长效PEG-rhG-CSF;对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快减停等。
● 支持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足量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吸痰引流。PaO2低于60mmHg或发绀等时应供氧,必要时呼吸机支持治疗。
● 抗生素:对于粒缺伴发热的血液病患者,发生肺感染,初始抗生素按降阶梯用药,包括碳青霉烯类单药、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等。明确病原体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 手术治疗:肺脓肿、肺毛霉菌病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血液病患者应积极预防肺感染,当怀疑感染时,应结合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定位”和病原学检查“定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其特殊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常不典型,临床中需广泛联想,仔细甄别。
对于粒缺伴发热的血液病患者,发生肺感染,初始抗生素按降阶梯用药,明确病原体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患者男性,33岁,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42 d,5天前始出现发热、咳嗽,胸CT如下图所示,考虑什么病原体感染?(单选题)
A.毛霉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曲霉菌
D.结核分枝杆菌
(*答案将于下期揭晓)
对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感染药物调整,下面处理正确的包括(多选题):
A.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若ANC≥0.5×109/L、稳定退热48 h,可考虑停用抗菌药物;
B.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若ANC持续<0.5×109/L,抗菌药物可用至退热7天后停药。
C.经验性治疗后退热72 h,血流动力学稳定,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消失,但ANC仍<0.5×109/L者,不能停止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D.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考虑真菌、病毒和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参照相关指南和共识尽早开始抗真菌和抗其他病原菌的治疗。
参考答案:A、B、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