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教授1936年生于南京。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凭借出色的体育才能,他以竞技运动员的身份为人所知晓。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造就了他职业生涯中的无数突破。
❖❖❖
>>>1971年,钟南山教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当住院医师。尽管工作环境艰辛,他迅速地积累了大量的医学知识,这成为他将来取得瞩目成就的基石。1972年,慢性支气管炎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中央政府成立了预防和管理慢性支气管炎小组,即1979年成立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前身。为表彰在中草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国务院决定授予钟南山教授及团队“国家科学进步奖”。
>>>1980-1981年,钟南山教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爱丁堡大学皇家医院和伦敦大学圣巴塞罗米医院进修。他大胆吸入一氧化碳使得血液以达到较高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这项研究结果的发现极大改变了当代科学家对一氧化碳影响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特征的认识。
>>>1981年,钟南山教授被任命为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即现在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20世纪80年代,钟南山教授发明了简易手捏式喷雾器用于支气管激发试验,这项发明应用用于中国哮喘流行病学的调查,也推动了于1992年“无症状哮喘”的定义得以首创提出。钟南山教授修正了危重症患者的能量摄入平衡计算公式,极大提高危重症患者的康复。为表彰他所取得的突出贡献,国务院决定于1996年授予他“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
❖❖❖
面对非典(SARS),钟南山教授无所惧怕,不仅大胆地收治病情最严重的患者,而且挑战有关SARS病因的权威,成功查明SARS病原体,因此他被尊称为“中国英雄”。钟南山教授所带领团队成功将SARS的死亡率降到最低,中国成为全球SARS死亡率最低的国家。诊治SARS的成功经验很快被中央政府采纳,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最终取得完满的胜利。奉献、创新、探索、合作的“南山精神”,成为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的励志名言。
尽管在早期职业生涯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钟教授追求卓越的精神一直鞭策着他追求更巨大的成就。他希望将基础科研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为此提供了平台。他经常强调科学研究是以促进人类健康为目的,实验室以此为宗旨而取得了很多改变临床决策的转化医学成果。他及团队发现羧甲司坦能有效减少慢阻肺患者每年的急性加重频率,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杂志,并获得“柳叶刀杂志2008年最佳论文奖”。
当意识到慢阻肺的管理是中国的重大卫生问题,他与团队开展了关于慢阻肺国家疾病负担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接近36%的慢阻肺患者并无症状,发现生物燃料可能是女性患有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在农村地区),且简便可行的措施(例如安装排气扇联合改用天然气)显著降低人群肺功能的每年下降速率,降低了慢阻肺的发生率。
近期,他设计的首个多中心临床试验表明慢阻肺的早期干预(如吸入噻托溴铵)有效减缓患者肺功能的下降速率。他提出通过改善空气质量以降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负担,这个观点将激发起众多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致力于预防和管理中国空气污染的工作中。
尽管他获奖无数,他从未停止过向前探索的脚步。正如一份新闻稿中所提到,他现在就像一名“80后”,而他自己强调,学无止境。开放的思想、持之以恒的行动力以及强健的体魄是他不断获得成就的源泉。他的研究成果将使全球的人们获益,使他成为呼吸医疗界真正的巨人。全世界的医生及科学家可以站在他研究基础的肩膀上获得更大的益处。
我们希望各位认真观摩钟教授的采访视频,学习他的智慧箴言。↓↓↓
❖本次采访视频回顾❖
(来源: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