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例分享:朱斌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感染科
病例点评:袁响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肿瘤中心
中国肝细胞癌(HCC)发病率占全球50%。在60岁以下的的男性中,肝癌是中国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肝癌起病隐匿,由于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在治疗上,根据肝癌不同阶段予以个体化综合治疗(如局部联合全身系统治疗等)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案例中,患者为多灶性肝癌,分别采用手术、TACE、放疗等局部治疗,同时采用靶向治疗(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后联合PD-1免疫治疗等全身系统治疗,最终疗效达到SD,现患者生存期已超2年,回访至今,病情稳定。
基本情况
施某,男性,63岁。2018-01-28入院。
主诉:发现肝占位10月余
现病史:2017-03-10于当地医院超声提示肝占位,遂于当地医院做MRI,提示肝癌;遂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肝细胞癌;此后多次行肝TACE术。术后10个月于当地医院复查CT提示肝癌复发,遂来诊。
既往史:5年前查乙肝病毒含量较高,抗病毒治疗至今。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病史。
实验室检查:2018-02-06,PET-CT提示:肝癌部分切除术后,肝右后叶部分缺如,局部边缘见结节状低密度灶,边缘欠清,代谢活性增高,多考虑术后局部复发可能,术后瘢痕炎性反应待排,肝右叶后段肝表面见一略低密度结节影,向下突出至肾上腺区,边缘欠清,右侧肾上腺受压,代谢轻度增高,考虑肝癌复发,左侧肾上腺见一略低密度软组织结节影,边缘欠清,代谢活性轻度增高,多考虑炎性
病变,转移待排,建议随诊。
诊断
乙肝肝硬化
肝细胞癌,BCLC B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过程
回顾
1.2017-03-30,肝右叶部分切除、肝左叶结节切除术。
检查时间:2017-03-30。
2.2017-05-03,2017-10-12,分别行TACE术。
AFP情况:
2017-05-10,AFP:60.2 ng/mL
2017-10-12,AFP:79.8 ng/mL
2018-02-06,AFP:301.28 ng/mL
2018-03-12,AFP:574.86 ng/mL
第一阶段方案
2018-02-09,介入治疗,行TACE术。
2018-03-19,放射治疗,肿瘤局部照射
剂量:2.4Gy×25次。
2018-03-25,联合应用索拉非尼,空腹口服,0.4 g,bid,疗程:14个月。
口服1个月后,出现血压升高,剂量减半维持1月后,调整为正常剂量。
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血压升高——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口服,qd。
手、足皮疹——给予尿素软膏外用,口服维生素B类药物。
复查:
2018-03-12、2018-06-12腹腔淋巴结CT对比(动脉期)提示:腹腔肿大淋巴结较前缩小。
右侧肾上腺CT对比(动脉期)提示:右侧肾上腺强化不明显。
2019-01-10,中上腹部、胸部MRI提示:1.结合病史,肝癌切除术后改变,肝Ⅴ段异常信号,肝局灶性损伤?肝硬化,脾大,脾脏结节,考虑铁沉积。2.肝内多发囊肿。3.胆囊炎。4.左肾上极囊肿。5.左肺下叶背段及上叶舌段结节,考虑转移瘤。6.左肺条片状稍长T2信号影,考虑炎性病变;右侧胸腔积液。
AFP情况:
第二阶段方案
2019-01-25,放射治疗,肺部肿瘤局部照射 剂量:3.5Gy×15次。
复查:
2019-04-29,腹部MRI提示:1.结合病史,“肝癌切除术后”改变,术区异常信号,与2019-01-10本院前片比较,病变较前明显,考虑局灶性肝损伤可能;肝右叶包膜下新发异常信号,考虑小肝癌可能;肝硬化,脾大,脾脏结节,考虑铁沉积。2.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较前进展;双肺片状异常信号,考虑炎性病变;双侧少量胸腔积液。3.肝囊肿(多发);胆囊炎;左肾囊肿。4.胸1、2及腰4椎体结节,请结合椎体MR。
AFP情况:
第三阶段方案
病情进展,肺部转移瘤增多,考虑更换药物治疗。
2019-05-10,瑞戈非尼,口服,一次120 mg,qd,至今。信迪利单抗,一次20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点滴,q3w,至今。
不良反应:
患者间断出现腹泻、腹痛症状。
随访
患者纳差,消瘦明显,有腹泻、间断腹痛(下腹部)症状;目前Child-Pugh评分7分,B级。
依据当地CT检查及生化结果,目前病情相对稳定。
小结
对于肝癌患者,依据指南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对于肝癌术后复发患者,采用多学科优化治疗,使患者获益。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及其它肝癌指南建议根据不同分期和肝功能情况,应采取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模式,为患者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这例患者首次治疗选择直接手术及术后TACE,但术后10个月肝内复发。分析原因:1.存在复发高危因素:肝内病灶超过5 cm,多个病灶,有癌结节,脉管癌栓等;2.患者术后早期即出现甲胎蛋白的升高,未进行有效干预措施。尽管STORM研究在肝癌术后进行索拉非尼辅助治疗上是一个阴性结果,但亚组分析发现肝脏病灶超过5 cm或MVI阳性患者可能从索拉非尼辅助治疗中获益。特别是术后早期出现甲胎蛋白升高的患者,建议尽早启用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治疗,可能会延缓疾病进展。
这例患者在出现肝内病灶或肺转移病灶的情况下,进行全身系统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局部治疗,特别是放射治疗,这点是值得肯定的。多模式结合是使该患者生存获益的成功所在。
目前肝癌靶向联合免疫全身系统治疗的理念也在逐步更新中,临床证据也在逐渐丰富。基于Imbrave150研究的结果,目前已将atezolizumab+贝伐单抗作为肝癌一线治疗的选择,期待更多联合方案丰富肝癌一线治疗。该患者在索拉非尼失败后改为瑞戈非尼联合PD-1的治疗达到SD的效果,可能也是靶向联合免疫组合疗效的体现。
问题及展望:1.联合治疗模式多种多样,如TACE、放疗、RFA、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的二联治疗或三联治疗,如何选择最佳联合治疗模式?以及联合治疗最佳时机?2.放疗在肝癌中的作用是肯定的,部分患者值得推荐。但放疗的剂量及分割方式值得探讨。3.AFP阳性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AFP蛋白的变化,为治疗决策的更新提供依据。
(本篇内容由袁响林专家审校及点评)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码观看直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