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长期饭后躺一躺,不仅会长胖,还可能有5个坏处

2025-03-17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刚吃完饭,就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深夜突然饿了,就翻箱倒柜找吃的,吃得心满意足再躺下睡觉……这些“吃饱了就躺着”的习惯,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甚至有人把这种习惯视为“养生”,认为“饭后走一走不如躺一躺,躺着不动更能让身体集中精力消化食物“……

其实,饭后躺下虽然会让我们暂时舒服,背后却有潜藏的健康危机。


吃完饭总想躺着,什么原因?


当我们吃完饭,特别是刚吃完一顿大餐之后,往往很快就感觉困倦了,恨不得马上躺下睡一觉。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当我们吃下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食物,如鸡、鱼、鸡蛋时,我们身体会分泌大量血清素 (又叫5-羟色胺)。血清素是一种有助于调节睡眠和食欲、调节情绪和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和激素。

另一方面,进食过后,我们的血糖会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岛素可以抑制食欲素 (一种神经肽)的产生,导致困倦。

originoo_337798154.jpg


研究表明,食欲素能够调节我们的睡眠。当食欲素水平较低时,我们就容易动力不足、感到疲倦

通俗地理解,这可能是大自然赋予动物的捕食本能——饿的时候,大脑需要保持清醒,才能去觅食、给身体补充能量;而吃饱了以后,大脑就提示身体应该放松、休息了,不能贪吃。

需要提醒的是,餐后困倦可能是因为餐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的升高,也可能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信号,甚至可能是“餐后血糖过低症”,但这种情况很少见。因此,只是“餐后困倦”这一条,并不能作为血糖异常的判断依据,关键还是看随机血糖、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结果。



当然,如果在餐后困倦的同时,还伴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此前从来没查出过糖尿病,建议去医院内分泌科进行糖尿病检查。


饭后马上躺下,有哪些危害?


1. 可能容易发胖、体重增加


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不管是躺着、坐着还是站着,这些静止状态消耗的能量都很少,没多大差别。

但和饭后经常去散步、锻炼的人相比,如果吃完饭总是不怎么活动,就意味着少消耗了一些能量。吃得多、消耗少,当能量摄入总是比消耗更多时,多余的能量慢慢堆积,更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发胖。

originoo_319221116.jpg

2. 不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 

和饭前运动主要消耗脂肪不同,饭后运动时,消耗糖类进行供能的比例更高,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稳定餐后血糖。

2022年美国运动医学会《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身体活动指南》声明建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饭前运动,更建议饭后(特别是晚饭后)运动(如散步、跳舞、骑自行车)持续时间≥45分钟获益更大,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运动的血糖稳定作用。无论运动强度或类型如何,餐后消耗更多能量都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3. 影响消化


正常的消化过程是从上到下的,这个过程主要依赖消化道的蠕动,但从上到下的自然重力作用也能带来一些帮助。而当我们饭后保持平躺状态时,就少了这个“助力”作用,可能影响消化速度。所以,开头提到的“躺着不动更能帮助消化”的传言并不科学。

另外,平躺让胃酸反流到食管,留在胃里能消化食物的胃酸就变少了。尤其是吃得特别多时,消化系统会承担更多的压力。


4. 胃酸反流、食管损伤


一般来说,当我们吃饭时,食管底部周围的环形肌肉(食管下括约肌)会放松;当食物进入胃后,括约肌又再次关闭,保证胃酸不会回流。

而当我们饭后处于平躺状态时,括约肌会松弛,加上缺乏重力的抗反流作用,已经进入胃中的食物就会带着胃酸往食管反流,导致出现胸痛、胃灼热 。此外,持续的胃酸反流也会对食管壁造成一定损伤,导致炎症的出现。

长此以往,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风险会增加,常见症状是胃灼热、胃酸回流、咽喉不适、吞咽困难等。

而对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患者,饭后马上躺着还会导致病情加重。

5. 可能增加食管疾病和食管癌的风险

胃食管反流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会破坏患者的食管,导致以下并发症:

  • 食管变窄/狭窄: 胃酸对食管下部的损伤会引起疤痕组织形成,使食管缩窄,导致吞咽困难。

  • 食管开放性溃疡: 胃酸会侵蚀食管内的组织,形成开放性溃疡,导致出血、疼痛和吞咽困难。

  • 巴雷特(Barrett)食管:胃酸造成的损伤会导致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细胞发生移位,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导致巴雷特食管。这个病与食管癌风险增加有关,但还是比较罕见的。

6. 容易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晚上吃完饭后,如果很快就躺下睡觉,可能会感觉非常不舒服。

除了胃食管反流带来的不适以外,食物消化的过程还会导致核心体温难以下降,影响睡眠。

因为夜间进入睡眠时,是需要核心体温略微降低一些的。 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会受损,所以身体会避免在很热或很冷的时候进入这个阶段。

随着褪黑素的释放,大概在入睡前2小时,四肢血流量就会开始增加、通过皮肤散热,让体温下降,睡眠过程中还会持续下降,在清晨达到最低点,后面再逐渐升温。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入睡了,睡眠质量也比较差,快速眼动睡眠和慢波睡眠都会减少。这样不只是导致第二天昏昏沉沉,对身体的恢复、免疫系统和学习、记忆等过程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改掉“吃完就想躺着”的习惯?


健康饮食

  • 均衡饮食: 每餐避免吃太多碳水和蛋白质, 这样吃完饭就不会那么困了。饮食注意搭配一些高纤维食物、健康脂肪、蛋白质和蔬菜来达到平衡。

  • 避免暴饮暴食: 暴食会让胃内部压力过大,更容易导致胃酸反流和消化不良。

  • 及时补充水分: 当我们身体缺乏足够的水分时,也会感到疲倦。

  • 避免吃太多容易引起胃酸反流的食物:如果频繁出现胃酸反流的症状,一方面需要及时就医,另一方面尽量避开容易加重病情的食物,包括番茄类食物、柑橘、脂肪、油炸食品、辛辣食物、酒精类食物、碳酸饮料等。


调整作息

  • 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生长素释放肽水平升高和瘦素水平降低,从而导致饥饿感和食欲增加,也就是“睡得越少、吃得越多”,更容易养成睡前饿了吃夜宵的不良习惯。应该保证每晚睡眠时间在7-9小时之间,这样能减少睡前吃东西的欲望,也能减少白天餐后的困倦感。

  • 让吃饭和睡觉相隔久一点:尽量在吃完东西后2-3小时再躺下,最快也要等个半小时。当然,如果睡前实在太饿,可以简单吃少量健康的食物,比如煮毛豆、温牛奶/豆浆、低脂酸奶等。


改掉容易引起或加重胃食管反流的习惯

  • 细嚼慢咽而不是狼吞虎咽:吃东西太快会把大量空气挤进胃里,导致胃部压力增大。

  • 调整睡姿:由于胃在左侧,和平躺、趴着、右侧睡相比,选择左侧睡姿才能让食管不向下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胃酸反流的发生。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患者,进食和睡眠的时间间隔应该在3小时以上,最好4小时。这类患者建议站着吃饭;吃完饭后,特别是午餐后,建议直坐在椅背较高的椅子上,尽量使胸腹部舒展,减少胃食管反流的情况。睡觉时,要把床头垫高一些, 上半身(腰部以上,不只是头) 托起20~25度,屁股下面用东西顶住,以避免熟睡后身体下滑。

总之,吃饱后躺平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我们还是要更重视长期的身体健康。保持合理的饮食规律和生活习惯,饭后多动动,走一走,才能收获健康的身体。


END


来源:健康榨知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