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半月谈丨开颅、断骨、切神经……这是医美,还是“酷刑”?

2021-10-15作者:医事法学法律
非原创 主观客观

【儒亮时评】何谓“医美”,争论在所难免。医,讲求客观;美,诉求主观;二者结合,常常见仁见智。双方精准约定(化解主观风险)和法规底线界定(明确客观标准),是有序推“医美”的不二选择。


来源:半月谈    转发:新华社    时间:2021-10-09


开颅、断骨、切神经……这是医美,还是“酷刑”?

半月谈记者 马思嘉

今年,从女孩切断小腿肌肉以获得“漫画腿”,到网红全身抽脂感染死亡,因不当外科整形手术导致的事故频上热搜。部分商家通过打造“网红”案例、包装诱导性话术,制造传播“颜值焦虑”,贩卖“白瘦幼”的畸形审美观,推动开颅、断骨、切神经等摧残身体的“酷刑医美”日益出圈。

监管空白、处罚轻微,放纵了“酷刑医美”的兴起。部分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违规开展对人体损害严重、副作用大的手术项目,对行业和消费者健康带来威胁。业内人士建议加强行业整治,提高从业标准,加大违法处罚力度,从源头治理乱象。

从面部到小腿,利刃划过身体各个部位

在网红明星带动下,“不笑也能上翘的嘴角”俘获不少年轻女性,由此带火了“微笑唇”手术——即通过切割部分嘴角皮肉再缝合起来,或是直接切开嘴角,以达到嘴角自然上扬的效果。此外,类似的“花瓣唇”“M唇”及厚唇改薄等手术也已拥有一定市场。

一些为了“显幼态”而接受手术的女孩称,术后嘴角会留有明显疤痕,手术操作不当还可能导致嘴唇左右不对称。

为了无限放大眼睛,显得有“无辜感”“少女感”,在“网红”案例诱导下,一些女孩选择眼睑下至术,即通过折叠下眼睑缩肌使下眼睑下拉,以增加眼裂宽度。这项适合吊梢眼等特殊眼型的手术,让许多女孩后悔不迭:做完之后不仅没有获得“少女感”,反而成了“三白眼”,严重的还导致下睫毛倒卷和结膜炎。

面部手术不止局限于嘴唇和眼睛。在一些无良“网红”鼓噪下,“人中长的人容易显老”这一论调逐渐起势,进而助推“人中缩短术”进入医美市场。所谓“人中缩短术”,就是在鼻小柱基底与鼻翼下缘做一道连贯性切口,去除部分皮肤,再将切口缝合,这样切口以下皮肤就可上提,从而缩短人中。有做完手术的消费者表示,手术结束后,人中确实缩短,但会留下明显疤痕,甚至出现上唇外翻症状。

起初,此类整容术尚在小众圈子里传播,但在今年5月,一个名为“小腿肌肉阻断术”的词条突然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公众普遍关注。所谓“小腿肌肉阻断术”,是指靠切断小腿某些“不重要”的神经,让肌肉自然萎缩,从而达到“漫画腿”效果。对于这项有极大风险隐患的手术,7月30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通知,禁止“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应用于临床。

这厢初禁,那厢又起,

病态网红“医美”为何层出不穷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个别所谓“医美”手术被叫停后,新的类型又滋生开来。

有女孩分享自己所做的“骨水泥颅顶增高术”,即割开头皮,剥离出一定空隙,再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高颅顶的目的,却发现“头顶上出现了洞,一直流血”;一些女孩取出自身肋软骨以填充耳廓,让耳朵呈现类似“招风耳”的效果,美其名曰“精灵耳”,目的是为“显脸小”;有些整容成瘾者把目光伸向手指,寻求“自体脂肪手部填充”。在不良风气引导下,有些人连私处也要通过手术变得完美。

一些医美机构通过营销案例,过分放大手术效果、对风险闭口不谈。医美行业从业人员宋女士给半月谈记者展示了一张脸部脂肪填充手术前后的对比照片,效果看似非常明显。但宋女士透露,术前照片中的脸看起来大,其实是模特故意仰头拍摄,而术后照片中的模特不仅化了妆,还收了下巴。

“一些医美项目我们自己都不敢做,比如腿部吸脂风险较高,会对身体机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但一些机构仍会向顾客热情推荐。”宋女士说。

面对这些堪比“酷刑”的手术,为何仍有人乐在其中?“几乎所有顾客都会问‘疼不疼’,但基本会接受手术。”宋女士说,业内有专门话术“安慰”消费者:“和变美的快乐相比,疼只是一时的。”

8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征求《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意见稿提出,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等广告乱象。

喧嚣之下的反思:

“容貌焦虑”根源何在?

“我周围朋友几乎都整过,每次去整还得提前近一个月预约,人特别多。”今年35岁的胡女士从事服装销售,自元旦以来全脸做过7次整形手术。“再漂亮的人都觉得自己不好看,因为网上那些美女实在太完美了。”胡女士说。

类似心态在年轻女性中不在少数。在校研究生小希告诉半月谈记者,她的一位女性朋友身高一米六以上,体重只有90斤,却仍觉得自己“很胖”。在做了全身吸脂后,体重减到70斤。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为何有如此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女性甘愿忍受身体摧残、付出沉重代价,也要让每寸身体都“完美”?“自我评价往往和社会风气紧密相关,人们会将社会评价标准内化为对自己的要求,达不到就会害怕自己不被接纳,从而产生焦虑心态。”宁夏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秋丽说,偶像明星靠财富实现“冻龄”“产后A4腰”,这样的“颜值狂欢”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裹挟进来。

受访年轻女性表示,面对“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重返十八岁,留住他的心”这样的广告,她们尽管内心嗤之以鼻,却无法摆脱其在全社会鼓噪的偏见逻辑:“不美就没有价值”。

采访中,不少有“容貌焦虑”心态的女性都提到“性别凝视”一词。异性对自身外貌的苛刻评价甚至恶意攻击,让她们产生本不应产生的自卑感。

相关人士建议,除了加强对医美等行业监管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全社会树立健康审美观和价值观。可通过多种手段普及美育,鼓励人们欣赏不同类型的美,而不是被单一的“网红风”审美裹挟,同时让全社会意识到,人的社会价值更多地还是要在工作、生活、学习、家庭中实现。

(刊于《半月谈》2021年第18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