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史摘要】
男性,52岁。突发头痛、呕吐1小时。
【CT征象】
平扫右侧外侧裂池、环池及四叠体池右侧见条状高密度影。三脑室前部亦见条状高密度影(图3-3-14A、B)。头颅CTA成像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分叉处管腔呈囊袋状膨隆(图3-3-14C)。
【重要征象】
脑沟、脑裂及脑池铸型高密度影,邻近脑动脉管腔局限性突起。
【CT拟诊】
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分叉处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最终诊断】
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分叉处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评述】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非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动脉瘤一旦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其致残、致死率可高达25%~50%。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偶然发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越来越多,我国普通人群的患病率约为7%。颅内动脉瘤的年破裂风险仅为0.25%~2.00%,即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终生未发生破裂。因此,通过合适的影像学方式检出颅内动脉瘤,并对动脉瘤进行破裂风险评估,对指导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高血压)和动脉瘤形态(大小、形态、位置)等因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其中动脉瘤的大小被认为是动脉瘤破裂最重要的相关因素;其次,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可以诱导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动脉管壁炎症和重塑,破坏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促进血管粥样硬化和炎症细胞的浸润,从而导致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
CT表现
CT平扫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较高,但对小型动脉瘤敏感性略低,需要通过出血分布推测动脉瘤的位置。如第四脑室出血,常提示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的可能;鞍上池出血,多提示Willis环动脉瘤可能;侧裂池出血,提示大脑中动脉分支动脉瘤可能。
科研进展:①破裂动脉瘤多表现出复杂的多涡流,血流模式更复杂和不稳定,血流冲击区域小、低壁切应力或高震荡剪切指数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②四维CTA通过实时图像数据处理及定量分析,观察颅内动脉瘤壁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中的形态学变化,计算颅内动脉瘤壁的力学特点和分布,显示具有异常搏动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是无异常搏动动脉瘤的6倍。③机器学习逻辑回归模型可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状态,其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摘选自《CT读片指南》
活动页面累计签到4天获半年数字报
活动页面累计签到8天获1年数字报
活动页面累计签到15天同时阅读所有本书荐读章目者获实体书抽奖机会
[抽奖说明:本次活动抽奖名额根据书籍情况不同,本书抽奖限额2名,获奖者免费获赠《CT读片指南》实体书(附赠主编签名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