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突破!中肿团队《自然医学》杂志发表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最新研究成果丨肿瘤研究展播

2025-03-20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Perioperative toripalimab and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2 trial

围手术期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在局部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中的应用:一项随机Ⅱ期试验

发表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IF=58.7)

通讯作者:徐瑞华 王峰 周志伟

第一作者:袁庶强 聂润聪 金颖 梁成才 李元方

主要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推荐理由


2024年1月2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王峰、周志伟、袁庶强团队牵头开展的Ⅱ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NEOSUMMIT-01研究的最终结果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IF:82.9)在线发表。该研究将为建立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术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新策略提供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


研究解读


01
研究开展背景


在中国,80%以上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即处于局部进展期甚至晚期。目前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已从单一手术模式转变为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模式,新辅助/辅助治疗模式迅速发展,如何更好地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生存率也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所在。近年来,多学科综合诊疗策略不断优化,同时,免疫治疗的出现为局部进展期和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结局,而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仍有待突破,因而备受学界关注。


02
研究主要内容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癌多学科团队于2019年率先开展了一项针对局部进展期胃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GC/GEJC)的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的Ⅱ期临床试验(NEOSUMMIT-01研究),旨在评估特瑞普利单抗联合SOX/XELOX化疗在围术期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单独SOX/XELOX化疗方案作对比。该研究在成功入选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口头报告后,现在全文也发表于Nature Medicine。这一突破性成果为未来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更久的生存带来新希望。


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入组108例局部进展期GC/GEJC患者,等比例随机分配至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组(n=54)或单独化疗组(n=54)。主要研究终点为基于NCCN标准的病理显著缓解率(病理完全缓解/接近完全缓解率,TRG 0/1)。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病理完全缓解(pCR)、R0切除率、无复发生存期、总生存期、安全性等。


研究结果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病理显著缓解率比例明显高于化疗组(44.4%对20.4%,P=0.009)。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pCR率也显著高于化疗组(22.2%对7.4%;P=0.030)。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组可使得肿瘤降期更明显(ypT0-2,46.3%对22.2%,P=0.008)。



事后分析中,肠型或混合型胃癌患者更能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中获益;无论PD-L1表达或MMR状态如何,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组中达到病理显著缓解率的比例均高于化疗组。dMMR患者(6例)中,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取得了明显高于化疗的病理显著缓解率(100%对0%)。


图片 60


在安全性方面,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组与化疗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以及治疗相关的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仅有1例患者出现3级以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专家点评


该研究是全球首个报道的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术期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取得主要研究终点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该研究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彰显了中肿胃癌研究团队在胃癌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研究的引领地位。


作者简介


徐瑞华
通讯作者

医学博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研究所所长,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Cancer Communications》主编,研究生教材《肿瘤学》主编,本科生教材《临床肿瘤学》主编。

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JAMA、Nature Medicine、Nature Materials、Cancer Cell、Lancet Oncology等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及CSCO年度成就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粤百杰人才培养工程、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人才项目。


王峰
通讯作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助理、内科主任、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PI,博士生导师。主攻消化道肿瘤的精准化治疗和免疫治疗增效。

兼任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委会常委等。获得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人民好医生,国之名医、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等。

以最后/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Cancer Cell,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Gut,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相关成果被美国NCCN、ASCO、中国CSCO、CACA等多部国内外指南采纳,成果入选中国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2完成人)等省部级奖项4项。


周志伟
通讯作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主任,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癌首席专家。长期从事腹部肿瘤(胃癌、腹膜后肿瘤、胃肠间质瘤)、黑色素瘤等的诊断和治疗。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间质瘤诊疗专家工作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CSCO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袁庶强
第一作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诊教授、青年临床医学科学家,专长是胃十二指肠肿瘤的外科及综合治疗,机器人/腹腔镜微创及保胃功能手术。担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胃肠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部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荣获第二届“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精术中国-手术视频演示大赛”冠军、“中国医师协会中青年医师视频大赛”季军。主持国自然基金、CSCO科研基金等5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Cancer Communications、Cell Rep Med、Clin Transl Med、JNCI、Eur J  Cancer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曾多次受邀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