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糖尿病或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营养支持疗法的适应证与非糖尿病患者没有区别。任何原因导致的不能正常进食,以及分解代谢亢进状态,均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且不利于血糖控制。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对患者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在营养途径的选择上,因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需求,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较少引起高血糖,而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甚至完整的消化道功能,因此应以肠内营养为主。糖尿病患者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在急性应激状态下使用糖尿病适用型配方的肠内营养制剂有助于预防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血糖控制目标及实施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平衡强化血糖控制的获益与潜在的风险。行肠内营养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目标值应≤7.8mmol/L,餐后血糖应≤10.0mmol/L,而对于老年人,频发低血糖、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或严重的急慢性疾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当放宽。实施肠内营养时,要注意营养液的使用量及泵入速度,在输注方式上持续滴注较分次滴注可以带来较小的血糖波动。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包括:①用肠内营养泵经空肠营养管24小时持续均匀输入;②靠重力经鼻胃管持续滴入;③间歇少量分次注入(口服摄入),一般间隔3~4小时,50~250ml/次。
肠内营养支持的原则是:从小剂量、低浓度、低频度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达到目标热卡供应量。受输入速度、频度及剂量的影响,单位时间内输入体内碳水化合物的量不同,上述各种方式对血糖影响程度各异,24 小时持续输入时血糖波动最小,处于应激状态的糖尿病患者多选择此种方式;病情稳定者,可采用重力滴注,以等渗低速为起点,缓慢增加,多数患者可以耐受,无明显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糖尿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时,为维持血糖水平及机体内环境稳定,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及早监测营养指标、及时行营养评估,制订个体化营养支持计划;②定期动态血糖监测、合理供给热量、及时调整降糖药及胰岛素;③采用由高膳食纤维和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糖尿病适用型肠内营养制剂,对避免发生餐后高血糖、改善血脂状态以及减少心脑血管病变具有积极意义;④实施管饲必须综合考虑导管类型、放置部位、喂饲方法及速率和营养制剂配方;⑤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气分析,评估营养支持效果,并及时调整;⑥合并严重感染或应激状态时必须接受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类型及用药方式。
来源:人卫药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