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0余年来中医、中药在糖尿病的研究方面逐渐规范化、系统化,研究者分别针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开展了系列循证研究,获得了一些临床证据,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选择。《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也首次将“糖尿病与中医药”章节写入指南。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领衔的一项研究证实,桑枝总生物碱片(SZ-A)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阿卡波糖相当,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文章4月8日在线发表在Diabetes Care杂志上。
桑枝总生物碱(SZ-A)是来源于中药桑枝的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有效组分。
上述最新研究是一项为期24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共纳入6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桑枝总生物碱片(SZ-A)组(n=360)和阿卡波糖组(n=240)。主要疗效终点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基线水平的变化,同时监测了不良事件(AE)、严重不良事件(SAE)、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AE)和胃肠道不适(GD)。
结果显示,治疗24周后,桑枝总生物碱片(SZ-A)组和阿卡波糖组HbA1c变化分别为-0.93% 和-0.87%,两组间最小二乘均数差异为-0.05%,经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方面,桑枝总生物碱片(SZ-A)组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和胃肠道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卡波糖组(P<0.01),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桑树不同的部位均可入药。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桑白皮和桑叶用于消渴症的记载。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学专家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方法。通过对百余种常用治疗糖尿病的中药进行药理活性筛选,首次发现了「桑枝」具有很强的糖苷酶抑制活性,这一研究结果为桑科植物可用于治疗消渴病提供了明确的现代医学理论依据,也为以桑枝为药材开发降糖药物奠定了基础。
动物实验表明,桑枝生物碱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双糖酶抑制剂,单次给药可显著抑制正常及糖尿病小鼠多糖负荷后的血糖升高,长期给药可改善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动物的糖脂代谢紊乱。
桑枝生物碱的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极强的抑制活性。同时,桑枝生物碱的靶点选择性强,可精准作用于小肠双糖酶而不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因此能显著降低服药之后胃肠胀气、排气等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0年3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桑枝总生物碱片的上市注册申请。该药上市,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中国医学论坛报 扈妍 编译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