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学笔记|值得收藏!一文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

2022-02-20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其他非原创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在临床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些药物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但在化学结构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故亦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



按照化学结构,解热镇痛抗炎药可以分为9类。


甲酸类:(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二氟尼柳。


乙酸类: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舒林酸和依托芬那酯。


丙酸类:布洛芬、酮洛芬、芬布芬、萘普生、奥沙普秦 。


芬那酸:氯芬那酸、甲芬那酸、氟芬那酸。


吡唑酮类:安乃近、氨基比林、保泰松、羟基布他酮。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


萘酰碱酮类:萘丁美酮、尼美舒利 。


昔康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替诺昔康、氯诺昔康。


昔布类:塞来昔布、帕瑞昔布。


按照对COX-1和COX-2的作用机制,国际上把NSAID分为两类。



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对COX-1和COX-2的抑制无生物学和临床意义上的差别,此类药物均具有普遍的胃肠、肝、肾等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肝肾功能障碍等。按化学结构分类中的1~6类药物绝大多数属此范畴。例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布洛芬、萘普生、氨基比林、安乃近、吲哚美辛、舒林酸、氯唑沙宗等。 


选择性COX-2抑制剂


对COX-2的抑制强度是对COX-1的2~100倍,此类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COX-1无影响,但在高剂量时,则出现有临床意义的与COX-1相关的副作用。按化学结构分类中的7~9类药物绝大多数属此范畴。例如萘丁美酮、尼美舒利、吡罗昔康、美洛西康、塞来昔布、帕瑞昔布等。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作用


01解热作用


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可使发热患者体温下降至正常,但不影响正常人体温。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是由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使丘脑体温调节中枢PG合成减少。解热以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较好;吲哚美辛用于长期发热及癌性发热。


02镇痛作用

对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及月经痛等中等度的钝痛效果较好,对外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轻度癌性疼痛也有较好镇痛作用,是WHO和我国原卫生部推荐的“癌症三阶梯治疗方案”轻度疼痛的主要药物和替代药物。本类药物无成瘾性、无镇静安眠作用。


03抗炎、抗风湿作用

本类药物中除对乙酰氨基酚外,均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其机制是抑制PG合成,减弱PG对缓激肽等致炎介质的增敏作用。其抗风湿作用主要由于抗炎,另外与解热、镇痛作用亦有关。

对炎性疼痛使用吲哚美辛、氯芬那酸及甲氯芬那酸等效果较好,其次为保泰松、氨基比林、阿司匹林。抗炎、抗风湿作用以阿司匹林、保泰松、氨基比林及吲哚美辛较强,其中阿司匹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仍为抗风湿首选药。对乙酰氨基酚并无抗风湿作用。


04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阿司匹林等抑制环氧化酶,从而使由环氧化酶催化而产生的血栓素A2(TXA2)生成减少,TXA2在体内能加速血小板聚集。所以阿司匹林等有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阻止血栓形成。可用于防治冠脉及脑血管栓塞性疾病。体内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的另一主要代谢产物前列环素(PGI2),与TXA2生物效应相反,为一抗凝因子。阿司匹林也能抑制PGI2的合成。目前一般认为服用小量时可优先产生抑制TXA2作用。临床作为预防血栓形成用药。


知识链接


学术界曾认为:一个较理想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应选择性地抑制COX-2,而对COX-1的抑制作用极弱,由此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统一。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研制上市了COX-2抑制剂,其代表为昔布类药物罗非昔布和塞来昔布。然而,2004年9月两药分别在18个月和33个月的两项临床研究中(预防肠息肉恶变和预防肠腺瘤复发)出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猝死。为此,罗非昔布自动撤市,塞来昔布被迫停止试验。在2005年2月美国FDA的听证会上最终同意塞来昔布继续使用,但前提是必须修改该药的药品说明书。同年4月美国FDA发表声明,对其本土生产的COX-2抑制剂及其他NSAID生产厂家提出修改说明书的要求,包括在说明书中增加黑框警告——特别提示该药存在增加心脑血管及胃肠事件的风险等。因此,选择NSAID时必须权衡利弊,如COX-2抑制剂不宜用于患有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患者,但适用于有胃肠疾病的患者;此外,降低NSAID风险的有效措施还包括选择最低的有效剂量和短期疗程,以及避免NSAID之间的联合用药。


来源 人卫药学 节选自《陈新谦新编药物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