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学笔记|这些药物容易引起骨质疏松!

2022-08-25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其他非原创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通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和绝经后的女性,继发性骨质疏松则与基础疾病和用药相关,一般临床上将与药物相关的骨质疏松称为药源性骨质疏松。


药源性骨质疏松进程缓慢,早期可能只有轻度乏力或四肢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出现骨痛、牙齿脱落等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症状。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哪些呢?

0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疾病、皮肤病、恶性肿瘤以及器官移植等。可维持身体的发育、生长、代谢和免疫功能。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增加钙、磷的排泄,减少蛋白质和黏多糖的合成,使骨基质形成障碍,并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不利于骨质生成。长期使用地塞米松、可的松、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可导致多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甚至骨坏死,其中骨丢失和骨折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在用药的最初几个月表现尤为明显。对于老年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超过3个月以上、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以及低钙饮食或维生素D缺乏的人更易发生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必要时可配合使用预防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的药物,比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等。

02
抗凝药

抗凝剂广泛用于血管栓塞疾病和中风的预防和治疗,现如今肝素及其衍生物和华法林等已被广泛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


华法林也能引起骨质疏松,可能与其抑制降钙素沉积、促进骨吸收有关。普通肝素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骨胶原溶解、使甲状腺功能亢进而加速骨吸收、抑制骨形成等有关。新开发的抗凝剂磺达肝癸钠不会引起骨质丢失,可作为骨质疏松患者使用肝素的替代药物。


03
抗癫痫药


癫痫是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通常需终身服药。长期使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此类药物对药物代谢酶(CYP450)有较强的诱导作用,能促进维生素D的分解,使消化道对钙的吸收减少,可使患者的骨容量减少10%-30%,进而出现骨质疏松或自发性骨折。因此,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的患者,应在用药的3-4个月后,开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04
降糖药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因其能增加骨丢失、降低骨密度和骨质量,长期服用TZD会使骨折风险增加4倍,该现象在服药后12-18个月就会明显出现。    

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可增加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可能影响到钙磷代谢,使血磷升高,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造成骨吸收增强。

05
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常作为抑酸药,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在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50岁以上、服用PPI剂量较高或用药史超过1年的患者骨折发生风险较高。其机制可能与PPI抑制胃酸分泌,导致肠道钙离子吸收障碍,反馈性引起甲状旁腺激素、1,25双羟基维生素D3等分泌增加,以及促进溶骨,增加骨吸收等有关。

06
甲状腺激素


左甲状腺素钠、甲状腺素片等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有协同作用,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但使用过量会造成钙磷转运失衡,从而引起骨骼脱钙、骨吸收增加,进而导致骨质疏松。


07
抗肿瘤药


甲氨蝶呤通过减少成骨细胞活性、增加破骨细胞生成,引起骨质疏松。

环磷酰胺亦可引起成骨细胞损伤,造成骨发育不全,并影响骨代谢。

阿霉素通过抑制成骨细胞使骨髓质和骨皮质的厚度下降。

08
芳香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来曲唑等,能降低雌激素水平,从而加速患者的骨丢失,增加骨折风险。


09
其他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也有报道易引起药源性骨质疏松。



药源性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容易引起跌倒、骨折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患者在长期使用上述药物时需定期检测骨代谢指标,定期测量骨密度,必要时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减少用药剂量,缩短用药时间,考虑替代药物等多种方法进行干预。


来源 大医一院药学部 作者孔祥晨


猜你想看


这种乙酰氨基酚与心血管事件增加相关!


今日学药|美托洛尔用法用量


药学笔记|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及常用处方


今日学药|甲钴胺注射液


医学笔记|洋地黄中毒的识别及防治


药事实战|哪些人群不宜大剂量使用左氧氟沙星?


医学笔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总结


今日学药|炉甘石洗剂



医学笔记|常见病联合用药之结膜炎


点赞收藏.gi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