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文读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治

2024-11-24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超过50%。临床以慢性疼痛和四肢袜套样改变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汇总DPN的发病机制、分型及治疗等,以望为临床防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01
DPN发病机制


糖脂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在高糖代谢环境中,周围神经极易受到损害,因为高血糖会增加醛糖还原酶的活性,而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代谢途径中的一种关键还原酶,导致大量山梨醇和果糖等物质在神经元中积累,不能被完全利用和分解,从而引起细胞内渗透压升高,随之出现肿胀,严重时引起细胞变性和坏死,从而进一步导致糖脂代谢紊乱,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神经微循环异常,最终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加,造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发生微循环障碍、神经缺血缺氧的损害和髓鞘的连续性被破坏,从而进一步引起神经的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NTF)缺乏

NTF负责维持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功能,NTF缺乏会损害神经的生理功能及其自愈能力,其中脑源性NTF和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均参与DPN的发生和发展,神经生长因子是属于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在神经元的发育、分化,维持正常功能方面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NTF缺乏也是诱发DPN的一个重要因素。

氧化应激

DPN与氧化应激(OS)反应关系密切,OS是由于人体衰老或者病变,导致了氧化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失衡,从而产生了过多的机体活性氧(ROS)。ROS及二酰基甘油(DAG)能够激活蛋白激酶C(PKC)途径。PKC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G(PKG)共同构成,它不仅是神经因子信号传导的主要媒介,还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转化等生理过程,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DAG-PKC通路通过调控一氧化氮(NO)产生,引起外周血管功能障碍,进而促进DPN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具有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免疫机制在DPN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参与了免疫介导的炎症负向调控机制,使周围神经组织中CD8+T细胞浸润增加,对神经膜细胞有毒性,可诱导其细胞凋亡。小胶质细胞占人脑中所有细胞的10%~15%,是抵抗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识别、隔离和处理抗原产生先天性免疫应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两种功能作用不同的形态,当损伤因素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发生改变,可使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并极化,并通过不断释放神经调节剂和神经肽,参与DPN的痛觉过敏,引起DPN。


02
DPN分型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4种分型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 75% ,约 50% 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 DSPN 。


DSPN 对神经的损害呈现轴突长度依赖型,即神经的轴突越长越易受损。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神经,而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坐骨神经的远端分支,故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 DSPN 最易、最早受累的神经之一。


25% 的 DSPN 以疼痛为首发症状,早期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早期即有腱反射减退,但早期肌无力和肌萎缩并不明显。

维生素D过多

该类型又称糖尿病性肌萎缩或痛性肌萎缩,较少见,约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 1%,通常急性/亚急性起病,常见于腰骶神经根/神经丛分布区,表现为支配区内的疼痛/感觉障碍,继而肌肉无力和萎缩,下肢近端为主,可单侧或双侧受累,对免疫治疗有反应。

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

糖尿病累及颅神经,按照频率依次为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通常急性起病,其中伴有眶周疼痛的不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瞳孔保留),有时与痛性眼肌麻痹很难鉴别,痛性眼肌麻痹是海绵窦/眶尖/眶上裂的非特性炎症,若实在难以鉴别,在腰穿排除感染,以及加强控制血糖的前提下,可以给予激素诊断性治疗。


至于后交通动脉瘤压迫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最先受累),以及重症肌无力引起的眼外肌的无力(晨轻暮重)则相对容易鉴别。


糖尿病累及脊神经,以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最为常见,受嵌压部位更易受累(如腕管、肘管、腓骨小头),表现为支配区的疼痛、感觉减退和肌无力。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常常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可以胃肠道症状、性功能减退、排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排汗异常、静息时心动过速等。


03
DPN诊断


糖尿病患者就医检查时,可通过以下几个检查来进一步判断确认。


● 如果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及神经病变的症状,以下5项查体中有1项异常(阳性)或2项以上异常(阳性)伴有或不伴有临床表现,即可做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进一步完善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肌电图),如显示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更能支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

图片

● 但如果患者出现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且病情进展迅速、病变部位不对称,运动功能损伤(如走路不稳、易跌倒)明显重于感觉功能损伤等情况时,此时则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椎、腰椎疾病等。


04
DPN治疗


纠正代谢紊乱

慢性高血糖是DPN发病的主要因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临床上常用的血糖指标,反映了患者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血糖控制情况,在HbA1c水平相似的患者之间,血糖波动可能存在明显差异,且前瞻性研究表明,仅严格控制HbA1c并不能显著降低患者在随后六年中DPN的发生率,而控制血糖波动可能是改善这一状况的关键所在。

营养神经

间充质干细胞(MSCs)通过改善周围神经修复,并上调NTF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PN患者的mRNA表达水平来改善患者症状。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主要参与神经髓鞘的修复及神经轴索的再生,能够调整神经细胞的代谢,改善神经递质的分泌,使损伤的神经得到修复,同时增强蛋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神经组织的异常传导,且加快神经传导的速度。另外,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素、神经营养肽、4-甲基苯酚等也用于治疗DPN。

抗氧化应激

活性氧导致膜脂过氧化、蛋白质硝化和DNA降解,与DPN的过程有关。因此抑制ROS生成或减轻其有害影响的方法可能是治疗DPN的一种有希望的策略。MSCs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MSCs可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离子的动态平衡,减少过量的ROS,用来提高细胞的存活率。抗氧化剂和维生素等可抗氧化应激,例如硫辛酸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所以能够缓解氧自由基对神经组织的损伤。

对症镇痛

DPN的并发症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疼痛和感觉异常,其中最严重的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率为10%~26%。疼痛性DPN的治疗除了改善血糖控制和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外,还侧重于治疗疾病症状。更多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和辣椒素应用于缓解症状,必要时应添加麻醉性镇痛药。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是最常用的缓解DPN症状的药物。

外科治疗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肢体血运重建术、周围神经减压术及神经调控手术等新技术,为改善周围神经供血和缓解疼痛提供了新的思路。周围神经减压术可以使神经松弛、使被卡压神经的解剖结构得到解除,包括腱膜、韧带和骨组织。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微创和可逆的神经调节技术,即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将电极植入到人体内,并产生电流,通过对神经传导进行干预,从而达到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目的。


END


来源:MediEndo周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