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例患儿男,6岁。主诉:发热4天。
(一)问诊主要内容及目的
【思维提示】
发热是一个常见症状,把握两个原则:有的放矢原则、重复原则。发热是常见病的非特征表现,注意发现定位线索,对可疑诊断做初步分类。询问病史和查体时,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希望发现什么?哪里可能有线索会帮助明确诊断?由于入院初期的病史采集可能会有遗漏,且有些症状、体征是逐步显现出来的,因此需要遵循重复原则。发热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病原体包括病毒),发热伴有定位的症状和体征首先考虑局灶性感染,否则考虑系统性感染(传染病)或隐匿性局灶性感染。熟悉本地区常见的发热性疾病是正确诊断的前提。病史询问过程中要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问诊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更多的临床诊断依据,以及可以排除一些疾病的信息要点,如发热的热型、热程,伴随症状,流行病学资料,既往有无病史等。
1.发热的诱因 有无受凉病史,有无不洁饮食史等,既往有无类似病史。
2.发热的时间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热,持续多长时间。
3.热峰 最高多少度,服用退热药物后体温能否正常。
4.热型 一天发热几次,如何变化。
5.伴随症状 除了发热,是否出现皮疹,皮疹特点如何,是否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
6.一般情况 发热时的精神、食欲等全身情况。
7.个人史 包括出生史、预防接种史、生长发育史、传染病接触史。
8.诊疗史 发病以来有无就诊过,做过什么检查,用过什么药,效果如何。
(二)问诊结果
患儿为6岁学龄前儿童,发热4天,热峰39℃,不规则热。眼睑水肿,耳面部肿胀,入院前1天出现眼睑水肿,没有晨轻暮重,眼睛没有其他症状。无咳嗽、气喘、腹泻、血便。发病以来在当地补液治疗,未见缓解,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类似症状,平时饮食正常,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当,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既往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思维提示】
患儿6岁,发热4天,系学龄前儿童,病程短,因此首先考虑感染性疾病。无咳嗽、腹泻、腹痛、呕吐、尿急、尿频、头痛、惊厥等,因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暂不考虑。
(一)体格检查重点
1.注意查找感染部位 有无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肺部啰音、肝脾大、颈部抵抗等。
2.注意感染中毒症状 有无呼吸、心率、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经皮外周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不稳定,面色异常(苍白或发绀),嗜睡,难以安抚的烦躁。
【思维提示】
首先观察孩子一般情况,根据问诊有重点地查体。前面提到患儿6岁,起病急以感染性疾病多见。发现眼睑水肿、耳面部肿胀,注意肿大范围,有无触痛,注意周围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扁桃体有无肿大、脓性分泌物,有无肝脾大等。
(二)体格检查结果
体温36℃,脉搏12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15/73mmHg。神志清晰,全身无皮疹,耳面部可触及3cm×3cm包块,无压痛,表面不红,双侧颈部可触及明显肿大的淋巴结,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咽充血,扁桃体T度肿大,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两肺呼吸音粗,无嘤音,心脏无特殊。腹部软,肝肋下1cm,脾肋下1cm,质地中等,无压痛。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思维提示】
患儿发热,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肝脾可触及,生命体征平稳,病程7天以内,呈急性起病,需完善血常规检查。查体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肝脾可触及,需完善颈部淋巴结B超、肝胆B超及肝功能检查。
(三)辅助检查结果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27.5×109/L,淋巴细胞比例74.6%,中性粒细胞比例12.1%,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计数160×109/L,异型淋巴细胞15%。
2.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54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4U/L。
3.体表B超 双侧腮腺肿大伴周围淋巴结肿大。
4.腹部B超 肝脾稍大。
【思维提示】
根据已有检查结果获取有效信息。男,6岁,学龄前儿童。主诉:发热4天。现病史:热峰39℃,反复高热,伴有眼脸水肿及耳面部肿胀,无皮疹、咳嗽、腹泻。既往史:无特殊。家族史:无特殊,否认结核家族史。体格检查:病初双眼睑水肿,咽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可见渗出,肝脾稍大。辅助检查:血象升高,淋巴细胞为主,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伴有肝功能损害。
该患儿考虑什么病?还需要和什么疾病鉴别?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明显增多,淋巴细胞为主,血红蛋白、血小板在正常范围,见异型淋巴细胞,因此要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化脓性扁桃体炎、颜面部蜂窝织炎的血常规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可排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血常规可见幼难细胞,可排除。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血常规会有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暂不考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一)EBV抗体、EBV、DNA检测
EBV抗体、EBVDNA为诊断依据。
(二)胸部X线、支原体抗体检查
发热4天,需行胸部X线、支原体抗体检查,判断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三)尿常规、粪常规
患儿眼睑水肿,行尿常规、粪常规来判断是否为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
(四)凝血功能、铁蛋白检查、细胞免疫检查、体液免疫检查、血生化
观察全身系统有无受到损害。
(五)必要时完善骨髓穿刺检查
若高热不退、全血细胞减少,则完善骨髓穿刺检查,除外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瘤可能。需鉴别的疾病包括:化脓性扁桃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颜面部蜂窝织炎、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核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噬血细胞综合征等。
患儿6岁,学龄前儿童,发热4天,热峰39℃,反复高热,伴有眼睑水肿及耳面部肿胀,无皮疹、咳嗽、腹泻。体格检查:双眼睑水肿,咽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可见渗出,肝脾稍大。实验室检查:血象升高,淋巴细胞为主,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伴有肝功能损害。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思路见图4-2。
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的思维导图
(一)一般治疗
本病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主要对症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二)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10mg/kg q8h,α-干扰素等药物亦有一定的疗效。
(三)抗菌药物无效
抗菌药物仅用于继发细菌感染时,忌用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以防引起皮疹,加重病情。
(四)支持治疗
肝功能损害时可予以谷胱甘肽保肝。
【思维提示】
本病主要对症治疗,针对患儿肝脾稍大,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并予阿昔洛韦抗病毒对症治疗。目前无细菌感染依据,暂不使用抗生素。因患儿伴有肝功能损害,故予谷胱甘肽保肝治疗。
经过1周治疗,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淋巴结缩小,咽峡炎消失,肝脾缩小,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其指标恢复。
【思维提示】
本病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治疗过程中需警惕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注意患儿一般情况,复查相关指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损害。
来源:文章摘选自《儿科疾病诊疗思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