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脓毒症并发DIC的早期识别与诊断

2022-03-30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脓毒症

脓毒症并发DIC的发病机制

脓毒症并发DIC的发病机制包括促凝物质上调〔例如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抗凝物质下调〔例如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和蛋白C(protein C, PC)〕,以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损等,其中以促凝物质上调导致高凝状态最为重要;除此之外,还与脓毒症本身的特征有关,如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内、外毒素的作用并由此激发了炎性介质的级联反应扩散,这些炎性介质作用于毛细血管内皮,使血管内皮生理性抗凝血物质减少或功能下降,血管内血细胞促凝血机制加强,纤溶系统受损,加剧了凝血过程。微血管痉挛、缺血缺氧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中有形物质渗出,使得液体外漏,血流淤滞形成微血栓DIC。由此可见,DIC作为一个综合征,特别是脓毒症,既是疾病启动的原因,又是疾病病理生理作用转化的结果。脓毒症并发DIC的发病机制见图1。

4.png

脓毒症并发DIC的早期识别与诊断

国际上多采用积分系统对DIC进行诊断和分期分型,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常用的有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日本卫生福利部(Japanes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JMHW)以及日本急诊医学学会(Japanese Association of Acute Medicine, JAAM)积分系统,其中 ISTH DIC 积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被广泛应用,分为显性和非显性DIC积分(表1)。此外,DIC又分为显性和非显性DIC期:前者指患者已处于失代偿期,即临床典型DIC;后者指出现某些DIC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异常,但未达到诊断标准的代偿状态的DIC,即DIC前期(preDIC)。脓毒症时(既往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疾病除外,如严重肝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若积分≥5分为显性DIC;积分<5分为非显性DIC(表1)。

5.png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可监测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识别高凝与低凝状态,但因样本量小,其对脓毒症并发DIC的诊断价值需进一步试验证实。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专家组, 等.  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急诊专家共识 [J]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 (07): 577-580.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