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5 ESCMID速递:两项中国研究揭秘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最新变化

2025-05-07作者:CMT-壹生资讯

2025 年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会全球大会(ESCMID)于4月11日至1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ESCMID是临床微生物学、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控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之一,全球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领域的前沿进展。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被列为急需研发抗菌药物和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的“关键优先级”病原体1,目前关于医院环境中临床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基因组和表型特征仍未完全阐明2。本文选取了大会上两位中国学者发布的最新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的摘要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01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十年流行病学研究(摘要号:P0777)3


研究设计

研究收集了2011年至2021年期间,来自中国25个省份76家医院的1,506株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分离株。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s)、荚膜多糖位点(KLs)和脂寡糖外核位点(OCLs)进行鉴定,并分析了菌株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


研究结果
  • 在1,506株分离株中,浙江省、安徽省和山东省的菌株数量最多。共鉴定出149种序列类型(STs),其中包括47种新发现的STs。最常见的序列类型为ST195(334株)、ST208(234株)和ST191(148株)。总体而言,81.74%的分离株属于国际克隆(International clone,IC)IC2系统发育谱系

  • 研究共识别出101种KLs和16种OCLs,其中KL3(22.2%)、KL2(11.6%)和KL9(9.6%)最为常见。STs和KLs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99.4%的ST195菌株为KL3,73.93%的ST208菌株为KL2,81.08%的ST191菌株为KL72。

  • 随着时间推移,KLs和对应的STs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KL3和KL72的减少伴随着ST191(从2014年的18.37%下降至2021年的0.9%)和ST195(从2014年的42.18%下降至2021年的8.5%)的下降。相反,KL7的比例显著增加(从2014年的1.36%上升至2021年的9.32%),而ST208的比例也呈现稳步增长(从2014年的12.93%上升至2021年的21.19%)。

图1. KLs的变化趋势

图2. ST191、ST195、ST208的占比变化


功能基因分析显示,每个菌株平均每年约携带130个毒力基因和30个耐药基因。IC2菌株携带更多与营养代谢因子、免疫调节和效应子传递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此外,IC2菌株中耐药基因(如blaOXA-23)的检出率也高于非IC2菌株。


研究结论

该研究通过对中国过去十年间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菌株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发现,KLs和STs的变化趋势相似,且IC2系统发育谱系因毒力和耐药优势而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02

2015-2020年中国浙江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与基因组特征研究(摘要号:E0592)2


研究设计

研究收集了2015年至2020年期间,杭州某医院的184份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菌株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系统发育,并比较了不同菌株群的耐药率、耐药岛以及院内传播事件,以及通过血清抑制实验和大蜡螟毒力实验评估了菌株的表型特征。


研究结果
  • 在184份菌株中,大多数菌株来源于康复医学科(61.4%)和ICU(12.0%)。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高达78.8%。在148株CRAB菌株中,主要的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是携带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blaOXA-23(93.1%,135/145),另有3.4%(5/145)的菌株检测到blaNDM-1基因。

  • 菌株被分为两个群组:群组1占27.2%,群组1占27.2%,包含STPas如ST40Pas和ST46Pas;群组2主要由流行克隆ST2Pas(72.8%)主导,并与69起跨时间和科室的院内传播事件相关。与群组1相比,群组2表现出更高的耐药率、更多的耐药岛数量和种类。

  • 表型实验表明,ST208-KL2菌株比ST208-KL7菌株具有更高的毒力和更强的血清抗性。

图3. 血清抑制实验结果


研究结论

该研究深入分析了浙江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与基因组特征,揭示了其高碳青霉烯类耐药水平且传播事件多样。研究结果解释了ST208-KL2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率高于ST208-KL7的可能原因。




总 结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十年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血流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的序列类型为ST195、ST208和ST191,KLs和STs的变化趋势相似,且IC2系统发育谱系因毒力和耐药优势而持续占据主导地位。2015-2020年浙江某医院的研究显示CRAB主要的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是携带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blaOXA-23,ST208-KL2菌株比ST208-KL7菌株具有更高的毒力和更强的血清抗性。这些研究结果为临床精准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临床防控和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WHO Bacterial Priority Pathogens List, 2024

2. Y. Zhang1, X. Hua1. Epidemiological and ge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a hospitalin Zhejiang, China: a study from 2015 to 2020. ESCMID 2025 Abstract E0592.

3. P. Lu, Q. Luo, M. Chang, H. Zhu, Y. Xiao.Epidemiology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from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China overthe past decade. ESCMID 2025 Abstract P0777.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审批号:PP-XAD-CHN-0088 到期日:2027-4-15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