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肿瘤学领域,知识的更新与治疗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对肿瘤科一线临床工作者而言,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快速掌握并应用这些知识,成为提升诊疗水平的关键。为此,“壹生资讯-肿瘤频道”特开设“临床三件套之临床手册”专栏,聚焦临床医生日常遇到的各种临床场景,精选实用性强、操作性高的肿瘤学知识与处理方法,旨在帮助大家高效解决临床难题,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本专栏将定期更新,力求成为您临床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共同推动我国肿瘤诊疗水平的均衡发展。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回流受阻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急症,主要是由胸内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综合征,因肿瘤浸润、栓塞或血管纤维化所致上腔静脉阻塞也可以引起。SVCS往往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当出现不适症状时,其梗阻程度多已较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其生活质量。
本期“临床手册”带来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与病因学内容,期待与大家一同学习!
上腔静脉(SVC)管径大、壁薄、压力低、无瓣膜、顺应性好,居于上纵隔右前部,由左、右无名静脉在第1胸肋结合处后方汇合而成,沿第1~2肋间隙前端后面下行,穿心包至第3胸肋关节高度注入右心房,长6~8cm,心包段约2 cm,相对固定,移动度小。
主要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除心、肺)等上半身静脉血。其前方有胸膜和肺,后方有气管和迷走神经,左侧有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右侧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并有丰富的淋巴链包绕(前有纵隔淋巴结、后为气管及右支气管淋巴结)。
基于上述解剖学特点,其周围结构及自身病变易使其管腔狭窄、阻塞或血栓形成进而产生SVCS。
任何导致SVC血流受阻的情况均可引起SVCS。肿瘤直接侵犯SVC,或累及右肺、淋巴结和其他纵隔结构的邻近病变从外部压迫SVC均可引起恶性阻塞,进而导致血流瘀滞和血栓形成。某些患者同时存在外部受压和血栓。而且,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留置装置(如中心静脉导管、起搏器)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也较高。
在过去的30年中,肿瘤已成为SVCS的首要致病因素,占90%以上,其中肺癌(52%~81%)、淋巴瘤(2%~20%)最为常见。
总体上,大约2%~4%的肺癌患者最终会发生SVCS,其中小细胞肺癌因易侵犯纵隔且生长迅速,其发生率接近10%;而非小细胞肺癌SVCS发生率仅1.7%。
非霍奇金淋巴瘤SVCS的发病率与肺癌大致相当,但其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亚型发病率高达57%;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则相对少见,文献报道不超过25例。
其他可导致SVCS的肿瘤还有原发于纵隔的各种良恶性肿瘤及纵隔转移瘤,包括良恶性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生殖细胞肿瘤、前列腺肿瘤、良恶性心脏原发肿瘤及心脏转移瘤等。
除了肿瘤性致病因素外,梅毒所致升主动脉瘤及结核引起的纤维性纵隔炎、化脓性及放线菌性纵隔炎、上腔静脉炎、缩窄性心包炎、纵隔发育不全、布加氏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白塞病等亦可导致SVCS。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腔内设备的广泛应用,医源性SVCS越发常见,特别是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中心静脉导管(透析导管、输液港、PICC等)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发表期刊。
整理自:
刘超,丁鹏绪,周朋利,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疗进展[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22,10(01):70-74+87.
Uptodate 恶性肿瘤相关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