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4年5月31日-6月4日,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美国芝加哥正式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癌症诊疗的科学与艺术:从关怀到治愈(The Art and Science of Cancer Care: From Comfort to Cure)”。作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临床肿瘤学会议之一,本次大会共设200余个专场,为国际肿瘤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
6月3日下午(当地时间),在ASCO年会肉瘤口头报告专场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邱海波教授受邀就“Updated efficacy results of olverembatinib (HQP1351) in patients with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resistant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deficient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 and paraganglioma.”研究作了精彩报告。“2024ASCO年会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对邱教授进行了专访,邀请邱教授以研究者的身份为我们详细解读研究内容,点评研究意义。现将采访内容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邱海波教授在ASCO年会现场接受采访
Q1: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项研究的开展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您认为这项研究有哪些亮点和创新?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大约2万~3万例。患者早期没有特别的症状,大多是在体检或手术时无意中发现。随着肿瘤长大,会侵犯到其他器官,危及生命,让患者在身体和精神上经历多重磨难。GIST虽然属于“小癌种”,但在治疗和临床研究上却非常成功,它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消化道肿瘤领域。2001年,靶向药伊马替尼的出现让GIST从一个手术难以根治、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的肿瘤,一跃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标杆。在随后的20年时间,相继又有多款小分子靶向药物问世,显著改善了KIT/PDGFRA基因突变的GIST患者的生存期与生活质量。
但是,仍有一部分(大约10%)GIST未发生KIT/PDGFRA基因突变,其中最主要的亚型是琥珀酸脱氢酶(SDH)缺陷型GIST。已获批的靶向药物对这一亚型的疗效均不佳,难以达到令患者和医生满意的效果。可以说,SDH-GIST是目前整个GSIT治疗领域唯一的“黑箱”,亟待新的治疗手段。
奥雷巴替尼,是国产第三代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国内已经获批用于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在GIST领域,该药物获得了FDA的孤儿药认定,并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名单。
本研究是奥雷巴替尼在GIST及其他实体瘤的Ⅰ期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确定Ⅱ期推荐剂量(RP2D)。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这个药物对SDH-GIST有不错的疾病控制率(DCR)。因此,就专注在这种罕见亚型进行入组。
本研究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花费了5年多时间入组了26例SDH-GIST。这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而且,疗效非常不错,中位PFS期达到25.7个月,远超其他靶向药物的临床数据。
Q2:在这项研究中,奥雷巴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研究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
截至2023年12月27日,本研究共入组26例SDH缺陷型GIST患者,中位年龄30岁,其中25例患者既往接受过TKIs治疗(42.3%的患者接受3种及以上)。奥雷巴替尼的给药剂量为30至50毫克,安全性良好,没有发生DLT事件、没有药物相关的SAE,大部分AE均为1~2级,患者耐受性高。
26例SDH缺陷型GIST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为 15.6个月,其中6例患者获部分缓解(PR);另有18例患者疾病稳定(SD)且持续时间超过4个周期,临床获益率(CBR,CR + PR + SD > 4 个周期)达92.3%(24/26)。奥雷巴替尼的最长的治疗持续时间达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 25.7 个月。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均达到预期。
Q3:您认为这项研究的结果对该领域的临床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研究结果对该领域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1. 提供新治疗选择:奥雷巴替尼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它在治疗SDH缺陷型GIST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那些对现有TKI疗法耐药的患者。
2. 促进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为未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特别是对于评估奥雷巴替尼在更大规模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后续的Ⅲ期临床试验将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并有可能确立奥雷巴替尼作为标准治疗的地位。
3. 提高对SDH缺陷型GIST的认识:通过这项研究,临床医生对SDH缺陷型GIST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推动整个医学界对这一罕见GIST亚型的研究,并促进更多创新治疗的开发。
综上所述,奥雷巴替尼的研究结果为临床实践带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改善SDH缺陷型GIST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Q4: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您和团队有哪些收获?未来,您和您的团队有哪些进一步的研究计划和方向?
研究收获:
1. 科学突破:我们的团队成功地证明了奥雷巴替尼在治疗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缺陷的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这一发现填补了SDH缺陷型GIST治疗的空白,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科学进步。
2. 临床经验积累:通过多中心合作,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数据和经验。这些数据不仅验证了奥雷巴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还为未来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3. 跨学科合作:本研究由多个研究机构合作完成,包括肿瘤中心、制药公司和实验室。跨学科的合作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各领域专家的协作和交流。
未来研究计划和方向:
1. Ⅲ期临床试验:我们计划启动一项大规模的Ⅲ期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奥雷巴替尼在更大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目标是将奥雷巴替尼确立为SDH缺陷型GIST的标准治疗方案。
2. 生物标志物研究: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识别和验证与奥雷巴替尼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这将有助于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机制研究: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奥雷巴替尼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其在SDH缺陷细胞中的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理解其分子机制将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和开发新一代药物。
通过这些未来的研究计划,我们希望进一步推动SDH缺陷型GIST的治疗进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审阅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邱海波教授
编辑 | 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
专家简介
邱海波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胃外科主诊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曾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留学于哈佛医学院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翻译小组副组长并担任CSCO年会、BOA大会同声传译
入选CSCO 35 under 35最具潜力肿瘤医生奖
获羊城好医生、岭南好医生和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等称号
《癌症》、JCO中文版等杂志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ancer Res, Cancer Commun, JECC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
曾在国际胃癌大会2016做口头汇报
研究入选ASCO 2022 poster discussion, ASCO 2017 poster
擅长胃肠肿瘤外科治疗,尤其是腹腔镜微创手术
2024ASCO年会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
邀您一起快意前沿、共襄盛会
快来选出你的焦点研究吧👇
我们将根据选择结果邀请领域内权威专家进行点评!
所有参与调研的读者均可获得
价值150元的《中国医学论坛报》全年数字报阅读权限
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