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儒亮时评】手术机器人,是相比手术人而言。尽管最终操作者是人而不是机器,但是在高精度要求的微创手术中,手术机器人的性价比要好很多,这就是它的优势。享受如此优势需要更多的医疗费用支出。降低这方面的费用,并且让更多医院、医师和患者可以享受这方面的好处,治本之策,之一就是实现国产化,打破几家独大的垄断局面。为此,我们的医学界、科学界、企业界等,要联合起来,成为科研共同体,科技创新实现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宗旨。期待目前建设中的国产手术机器人,率先破局,早日临床运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9-03 17:3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实习生刘荷月 北京报道“今天我们讨论机器人的手术,应该是势在必行,水到渠成,机器人手术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但机器人工艺复杂,价格昂贵,依赖进口,成为发展机器人手术的障碍。因此国产机器人的制造和临床应用试验是应运而生、雪中送炭,我们的试验对于产学研的结合,对于优化诊疗、经济诊疗、学科发展、队伍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近日,在医用外科机器人MP系统妇科临床进展研讨会上,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郎景和院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媒体表示。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下一代外科手术的新方式。近年已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最火热的赛道之一。据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医疗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达23起,融资规模超40亿元。今年上半年,医疗机器人融资热度持续高涨,融资事件达19起,接近去年全年总量,融资规模接近30亿元。
据了解,由郎景和院士作为指导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产医学部主任孟元光教授牵头,联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负责人纪妹教授共同开展的精锋医疗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妇科注册临床也于近期启动。精锋医疗也是我国首家进入泌尿、妇科双科室注册临床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后续将覆盖普外、肝胆、胸外等科室。
自2006年进入中国以来,美国直觉医疗公司研发的达芬奇机器人占据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绝对垄断地位。近年来随着国产手术机器人不断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打破达芬奇一家独大的局面。
“以精锋医疗为代表的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经济成本,提高了性价比,国产机器人的强势登陆和行业的良性竞争,机器人手术价格亲民化将是必然,机器人手术也会像传统腹腔镜手术一样遍地开花,机器人手术下沉基层医疗。”纪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手术机器人由于操作精度高、可重复性高、稳定性高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高精度要求的微创手术中,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成功率更高、创伤面积更小、出血量更少和恢复速度更快的优势。现阶段,全世界的手术机器人已在骨科、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和普通外科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据商业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腔镜手术机器人为手术机器人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达到整体市场规模的63.1%;其次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占比16.7%。
机器人辅助完成的外科手术量持续高速增长。虽然目前全球只有2%的手术是借助手术机器人完成,但是随着手术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适应证的不断增加以及治疗成本的降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手术机器人被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以当今世界应用最广、全球市占率超过60%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自2012至2019年“达芬奇”在全球完成的手术量逐年增加,年度复合增长率超过15%,2019年完成手术超过120万例,同比增长18.51%。截至2019年年底,“达芬奇”全球累计完成的手术量已经超过720万例。在中国“达芬奇”的完成手术量增速更快。
2006年北京301医院引进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15年以后进入增量爆发期,年度手术量超过万例并持续增加,自2012至2019年“达芬奇”在我国完成的手术量逐年增加,年度复合增长率超过60%,2019年完成手术量约4万例,截至2019年年底,“达芬奇”在我国累计完成的手术量已经超过13万例。
“301医院在2006年引进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在多学科开展工作,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被国外技术垄断导致手术普及性受到了影响,国产机器人为我们在妇科领域做到精准化、规范化、微创化、人性化、个性化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尝试,让更多患者享受到科技的红利。”孟元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另一方面,手术机器人辅助完成的手术量增速远高于传统外科手术增速。2008年至2016年,我国传统外科手术的年度复合增长率约为11%,同期“达芬奇”完成的手术量复合增速已经超过80%,因此从应用场景上看我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很大。
纪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指出,机器人手术系统进入中国,并应用临床以后,就以其安全、精准、稳定、轻松手术操作等优势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很多基层医院已经开始筹备购置机器人进行手术,让很多复杂的手术能够在基层解决,让患者在基层医院即可享受到最先进的治疗手段,截至2020年世界已经开展了超过850万台机器人手术,每26s就有一位术者进行机器人手术,并以每年20%的比例在增长,中国的临床需求量更大。
虽然手术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需求量大,不过因为目前以进口机器人为主,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一定问题。纪妹指出,进口机器人手术设备维护费用、耗材费用非常高,基层医院购置压力很大,很多患者因为无法承受昂贵的手术费用,导致不能享受先进的手术手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器人手术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相较于20世纪80-90年代起国外手术机器人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起步较晚,1997年第一台国产手术机器人才在中国海军总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联合研发下诞生。目前,中国手术机器人处于从企业与高校/医院联合到企业主导产业化的发展过渡阶段。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已上市及在研的手术机器人主要针对骨科、神经外科、腹腔镜、支气管镜以及血管介入等领域。
垄断性高端医疗设备的高成本是阻碍国内医院使用手术机器人的主要因素之一。纪妹教授指出,目前对基层医院来讲购置手术机器人压力很大,患者就医成本的增加也阻碍其使用更好医疗手段,这都成为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临床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的障碍。
数据显示,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设备价格就超过2000万人民币,并且每年还需要支付高额的维护保养费和耗材更换费用。而患者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则需要承担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约3万元的费用,并且没有被医保覆盖。因此,达芬奇机器人目前主要只在部分区域中心级医院或一线城市顶级医院有所配备。
在纪妹看来,以精锋医疗为代表的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经济成本,提高了性价比,国产机器人的强势登陆和行业的良性竞争,机器人手术价格亲民化将是必然,机器人手术也会像传统腹腔镜手术一样遍地开花,机器人手术下沉基层医疗,打上中国制造的烙印,为所有需要的患者服务。
孟元光也指出,手术机器人在多学科的应用已经被认可,但目前因为价格等问题没有得到普及,国产机器人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让高端资源真正能够下沉到基层医疗。
据了解,精锋医疗自2017年成立以来,经过4年的研发,其腔镜手术机器人于2020年年初研发定型,在国家药监局近一年的检验后正式推向临床试验,今年5月起在泌尿外科开展注册临床试验并将于近日结束,此次又率先启动多孔手术机器人的妇科注册临床。
精锋医疗创始人王建辰也透露,未来,将以更快的步伐开展在普外科、肝胆科、胸外等科室的临床试验,期望以最快的速度推广机器人在外科全科室的应用,将产品打造为全科室的医用外科手术机器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