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放疗是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在带来疗效的同时,放疗还常伴随相应副反应。放射性肺损伤即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5%~15%,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引起肺广泛纤维化,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呼吸衰竭。本专题将对放射性肺损伤分级、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归纳总结。
一 定义
放射性肺损伤是肺部受放射的辐射,导致受照射区域肺组织损伤。大部分情况下,患者无不适症状,仅影像学上出现病变。如果放射面积大或照射剂量强,或其他原因,患者出现肺组织的浸润性变化,便会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干咳、发热等,临床上所指的放射性“肺炎”即出现症状阶段。
二 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分级
放疗科医生喜欢应用RTOG(北美放射肿瘤协作组)对放射性肺损伤进行临床分级,不仅分级简便,对治疗也有指导作用(见表1)。
三 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变化
放射性肺损伤通常分为5个阶段,这些阶段有时或许互相重叠,无明显界限。根据放射性肺损伤的转归,依次可分为接触期、潜伏期、急性渗出期、间期和纤维化期。射线导致肺部这些变化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放射剂量、分割次数、放射面积、结合抗肿瘤药物与否、肺功能情况和年龄等。
1 接触期
指放疗后几小时至几天内,此时表现为粘膜充血、白细胞浸润、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水肿,紧接出现渗出性肺泡炎、气管支气管渗出增加和肺泡上皮、毛细血管上皮退行性变。这时期患者都无症状,除非是支气管内肿瘤水肿引起气道阻塞,产生呼吸窘迫。短疗程的糖皮质激素可以缓解此期。
2 潜伏期
常规分割放疗几周,此时支气管上皮的杯状细胞增多而纤毛功能活动减少,导致渗出液粘稠不易排出(见图1)。
3 急性渗出期
一般发生在放射治疗后2个月,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空泡形成和脱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引起微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渗出液富含蛋白质,渗漏到肺泡,与肺泡脱落的上皮掺杂形成一层透明膜,阻碍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所谓的放射性“肺炎”就是指这一时期放射诊断学上的表现。可以发现Ⅱ型肺泡细胞增生和细胞形态上不典型改变,肺泡壁有纤维母细胞浸润(见图2)。
4 间期
肺泡内渗出物不断机化,纤维母细胞产生的胶原纤维沉积和水肿存在,导致肺泡周围间隙组织增厚。如放射损伤不重,其间隙及肺泡的渗出物得到吸收,透明膜被溶解,肺泡和支气管上皮退化、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或许完全恢复(见图3)。
5 纤维化期
如果损伤较重就不可能完全恢复,逐步形成纤维化,这时透明膜和间质水肿被沉积的纤维组织所取代。由于胶原纤维不断沉积,纤维化越重,肺泡壁越厚,血管内膜下纤维化,肺泡腔变窄。有的患者出现肺组织收缩,与胸膜粘连和肺门疤痕,引起牵拉的表现。纤维化的结果使肺功能下降,这一结果标志肺纤维化期。肺纤维化通常发生在放疗结束后的6~9个月(见图4)。
上述的病理特征并非仅限于放射损伤,透明膜出现、Ⅱ型肺泡细胞不典型增生和血管硬化在其它情况也会发生,如果这些变化贯穿在一起并发生在放射野内才是放射损伤所特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