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个医生的读书杂记”专栏,每周一期,并由郎景和院士朗读部分文章节选。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郎景和
有三个伟大的“忏悔录”是必需要读的,这就是古罗马的奥古斯汀、法国的卢梭、俄罗斯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无论是作者,还是书著,都堪称伟大。
我们对“忏悔”或《忏悔录》有些误解。《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s,古拉丁文意为“承认、认罪”,诚如我们在教堂之中,在批评与教育之中,所谓发露过错、检讨罪恶、乞求宽恕、心怀容忍等。其实,在教会文学中,忏悔录已经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义。
后来,忏悔录则变成一种自传体的记录,上述三部《忏悔录》都是他们的自传。
奥古斯汀(354-430)是古代基督教主要作家之一,基督教神学大师,他的思想在天主教和基督教中都有极深远的影响。他在《忏悔录》中,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作了深刻细腻的分析,不仅是一部宗教的布道,更是古代西方文学的典范。
奥古斯汀对时间的论述是最值得赞叹的。他在《忏悔录·卷十一》中竟然用了27页的篇幅阐述了对时间的认识——时间是什么?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意味着什么?长短、快慢,又如何度量?时间和日月星辰,是受造之物亦或永恒?时间的流逝抑或是物体的运动?……可以说,奥古斯汀不是在讲道,而是在讲哲学。当我们已经有了一点哲学训练之后再重温奥古斯汀的哲学,就会显得亲近而不生涩,激发了深刻、久远的想象……
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卢梭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即使成名后亦屡遭诟病。他的《忏悔录》是典型的传记体创作,他无情地解剖自己的思想和欲念,无遗地展示自己的隐私和伤疤,真有忏悔的意味和深刻的原罪。
真没有人像卢梭这样坦诚和“厚颜”,他暴露自己的卑微、欺瞒,甚至小偷小摸……也许,正是他的自我忏悔和自我批判才造就了他的深邃思想和教育天才!
我们从卢梭的《忏悔录》里汲取的重要营养,就是“自噬”(autophagia),这是我作为一个生物学或医学研究者的“创造性”评价。卢梭是位平民思想家,他的经历,及至晚年都是“自噬”,更是“他噬”。但我们依然敬重他,他的热情奔放、多才多艺,应该让我们愉悦,而不是沉重。
问题是,我们看到了、学习到了卢梭的实事求是、率性坦诚的精神,而不是文过饰非、歌功颂德——不论对己,还是对人;无论学术,还是品行。这些,尤其对我们科学工作者,是理应具备的修养。
按着生卒时间排列,我应该写到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托翁是我们中国人熟悉和喜欢的大文豪,可以说,我念中学时能够读到的主要外国文学就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我们看到俄法战争的宏伟画面、复杂感人的俄国社会生活图景;我们甚至可以脱口而出“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年轻时,我只知道他有一个《忏悔录》,并没有认真去读。随着我看了前面两部《忏悔录》,很自然引出对托翁《忏悔录》的兴趣。
这是19世纪以来,列夫·托尔斯泰的又一名著,被认为是他世界观改变的富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他在探索生命意义的精神活动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难题”,也同样是我们至今未解的困惑。他说,“在探索生命问题的答案中,我的感受和一个在森林中迷路的人的感觉完全相同”——我们似乎也并没有完全从森林里走出来。
托翁晚年变了。他在《忏悔录》里说,“我们这种富豪、博学的人们的生活不仅使我反感,而且失去了任何意义。”他决定放弃所有利益、家庭和财产,离家出走;或者操持生活琐事,编写小学识字课本和农民读本。但关于人的公平与平等、尊严与屈辱、罪与恶……又如何了结?来自社会良知和感情的自责,又如何化解?托尔斯泰在82岁时亦未得解!在他逝世(1910年11月7日)后的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成功了,托翁如若安在,又该如何呢?——他依然会“尽力地燃烧,为美和爱去接受一切”吧。
我之所以找这三部《忏悔录》来阅读,本来是想写一本《一个医生的忏悔》的,作为“一个医生系列”之一。却遭到好多人的反对,有的甚至如此规劝:“你若以此名出书,会遭恨、遭骂、遭控、遭砍。”我想,内容不会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像文章开头所说,是对“忏悔”“忏悔录”的误解。
医生悲天怜人、慈善为怀的情愫是不容误解的,医生的真善美的频率与病人完全合拍。我们是神与佛派来擦拭人们眼泪、抚慰痛苦、共鸣感情的善人啊!医生的忏悔或者自传自述就是如此。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一个医生的读书杂记”专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