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肺癌领域四位权威专家围绕"全病程管理"展开深度对话,从肿瘤内科、呼吸科、病理科和中西医结合肿瘤科,视角分享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思考,强调多学科协作在个体化诊疗中的核心价值。
吴炜景教授强调,呼吸科作为肺癌首诊核心科室,已建立早癌筛查-诊断-治疗-并发症管理全流程体系。通过下基层开展高危人群CT筛查,结合男性、中老年等危险因素锁定目标人群。在晚期治疗领域,洛拉替尼作为三代ALK抑制剂展现卓越疗效,五年无进展生存期达60%,脑转移控制率95%,不过需要同时关注血脂管理等不良反应。
赵爱月教授指出,免疫治疗将晚期肺癌五年生存率提升至15%,抗体偶联药物(ADC)获批为治疗提供新选择。针对ALK阳性患者,CISCO指南将洛拉替尼列为一线优先方案,需综合考量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数据显示,二代TKI耐药后仅30%患者可接受三代治疗,提示好药先用的重要性。
杨澍教授揭示,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发挥独特价值:黄芪多糖可降低化疗骨髓抑制发生率,扶正类方剂使免疫治疗相关肺炎发生率下降40%。针对女性腺癌高发群体(占60%),提出EGFR突变联合PDL1检测策略。室内污染(PM2.5、装修材料)与职业暴露(石棉)被确认为重要危险因素。
王建教授系统阐述肺癌病理分类体系:非小细胞癌占85%(腺癌占50%、鳞癌30%),小细胞癌占15%。分子检测方面,FISH检测ALK融合敏感性达98%,NGS可同时检测EGFR/ALK/ROS1等10类基因突变。强调标本质量控制三原则:肿瘤细胞占比>20%、固定时间<2小时、切片厚度4μm。
四科专家共同倡导"5个协同"理念:诊断与治疗协同、西医与中医协同、局部与全身协同、预防与康复协同、科研与临床协同。通过每周MDT会诊,实现早中期患者围手术期靶向治疗全覆盖,提升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