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于拥军 院长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河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服务与管理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河南省医院协会健康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院协会经济管理分会第三届经济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院协会肿瘤医院管理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优秀医院院长、焦作市优秀政协委员
重视建设、全面提升——理工大一附院卒中中心高质量发展
2018年5月,理工大一附院正式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高级卒中中心”,并于2021年5月通过到期评审再获授牌。
为了提高脑卒中防治水平,医院卒中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加强组织管理,充分发挥行政主导作用。中心自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完善健全的组织架构;二、深研脑血管病关键适宜技术,推动多学科联合诊治。从术前评估、术中管理到术后随访,努力实现个体化、一体化治疗。三、借助5G移动卒中单元,开启脑卒中救治新型模式。将脑血管病患者的CT诊断、溶栓治疗、监测融为一体,将部分关键诊疗步骤提前至院前进行,努力打造焦作地区“卒中1小时黄金救治圈”。四、持续推进脑卒中筛查与干预项目工作。在全国244家项目医院质控中,理工大一附院成绩位列全国第一,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2019-2020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先进单位”。五、重视培训。连年召开焦作市脑卒中大会,通过完善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确保院前转运畅通、院内治疗流程严格执行。六、推进健康教育,全面提升患者健康理念。指导区域人群开展卒中三级预防,降低卒中发生率、复发率和致残率。
通过全面的建设投入和提升措施,理工大一附院连续被评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目前理工大一附院是焦作市脑卒中防治中心、焦作市脑卒中质量控制中心、焦作市脑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焦作市脑血管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所在单位、焦作市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是区域内卒中专科领域的“领头雁”。
布局长远,规范同质——带动区域卒中中心建设
在2018年焦作市脑卒中大会上,理工大一附院牵头成立了“焦作市脑卒中专科联盟”,共有28家医院组成,涵盖了所有县(市、区人民医院。2019年初市卫健委将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纳入卫健委工作“十大项目”之一;理工大一附院被市卫健委授予“焦作市脑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2020年底召开了“焦作市卒中中心建设院长论坛”、“焦作市脑卒中大会”,理工大一附院牵头成立了“焦作市脑血管病专科联盟”,涵盖32家医疗机构,促进区域内卒中分级诊疗、疾病防治、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全面提升,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目前,理工大一附院已与焦作市11家二级医院卒中中心及建设单位建立帮扶、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并以培训、坐诊、查房、远程会诊等形式开展工作。通过指导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协同开展乡镇社区人群脑卒中筛查和干预、脑卒中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脑卒中患者院外康复指导和二级预防等工作,区域性脑卒中防治网络和脑卒中全程管理体系得到逐步健全。在此过程中,医院给予了全方位大力支持,包括积极推进区域脑卒中防治网络建设、帮扶和指导区域内二级及以上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推进区域卒中救治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发展。“关口前移、重心下垂;提高素养、宣教先行;学科合作、规范诊治;高危筛查、目标干预”的32字脑卒中防治方针为医院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理工大一附院布局长远,努力搭建融合型的卒中中心,成立脑血管病医院,将卒中科研及核心技术培训纳入临床医学院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卒中中心质量控制与内涵建设,力求创建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
谢向东 副院长
主任医师、教授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焦作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副院长
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河南省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南省卒中学会急诊救治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脑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焦作市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焦作市脑卒中防治中心专家组组长
焦作市脑血管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艰难摸索,硕果累累——卒中中心建设卓有成效
理工大一附院卒中中心建立伊始,就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在领导层面,明确建设目标和具体方案,集中力量打造学科建设群组。在执行层面,理工大一附院成立了8个专业小组,从职能部门协同联动业务部门,不断进行流程的优化再造。在保障层面,理工大一附院完善设施设备、信息药品、推进绩效宣传工作,为高级卒中中心的创建评价和各种工作的推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工大一附院高级卒中中心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迷茫摸索阶段。为深入百姓内部,了解群众诉求,即使在凌晨5点,冒着零下10℃的严寒工作,团队成员也毫无怨言。虽然迷茫,但始终坚定,随后逐步进入优化阶段。为建立高效运转的机制,理工大一附院成立了河南省第一个专设正科级的卒中防治办公室,建立多学科团队,保障卒中中心的持续优化。目前,理工大一附院已进入突破平台阶段,通过聚焦质量提升,开展对绿色通道的优化改造,硕果累累。今年3月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47例,全国排名15名;介入再通24例,全国排名17名;综合排名35名。6月份AIS静脉溶栓40例,全国排名33名;介入再通28例,全国排名第7名;综合排名第33名。经过3个阶段的探索和发展,理工大一附院取得卓越的成效。卒中中心成立初期,理工大一附院国家综合排名在200名左右。近一年内,理工大一附院卒中中心在全国高级卒中中心月度综合排名中连续进入前50,稳居市内第一。
持续优化,迈向未来——带动区域发展,助力健康中国
作为焦作市脑卒中防治中心的龙头单位,同时也是河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理工大一附院有义务也有能力去带动周边的发展。在持续完善自身平台优化工作的同时,理工大一附院也为未来发展制定了详尽的工作目标。第一,院前急诊和院内政策、信息技术的双打通。通过患者预住院或提前办理住院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入院前的手续资料规范地转移至院内病历档案,另一方面能够增加院前急诊的医保覆盖范围,实现“可移动的医院”。第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防控体系,将卒中救治体系向下覆盖,打通卒中防治最后一公里。理工大一附院在焦作市卒中防治中心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卒中学院,为达成同质化目标,制定统一的培训模板、统一的讲师团队、统一的培训进度,统一的培训目标,通过四个统一带动基层技术,对市区乡村进行卒中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全面覆盖。第三,开展先进技术培训班。通过介入智能模拟培训系统,建立卒中介入治疗相关培训中心,未来还能够进一步拓展成为胸痛培训中心,借助理工大一附院的技术优势、设备优势、资源优势,带动基层发展,使整个区域内卒中救治技术关键技术得到提升,最终达到溶栓前移的目的。
理工大一附院的目标是要成为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降低卒中的发病率,让更多卒中病人受益,为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