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史摘要
年龄:78
性别:女
婚姻状况:已婚
生育状况:G4P4
主诉:发现乳腺肿块10年余,破溃3天
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有一肿物,初始较小,约花生米大小,无外伤诱因,无乳头溢液、溢血,无疼痛感,无皮肤红肿及外观色泽改变,无发热寒战及低热盗汗,病程中右乳肿物逐渐增大,7年前开始破溃并有黄色液体流出,2年前侵犯右乳头致右乳头消失,自诉曾到当地医院就诊,未行任何治疗措施,今患者为行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门诊以“右乳肿物”收入我科,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无异常,大小便无明显变化,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史/家族史:“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脑血管病”病史15年余,“冠心病”病史10余年,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可。
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右乳中央区可触及一质硬肿物,约3*2cm,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肿物表面已破溃,乳头消失,局部为暗黑色皮肤缺损,缺损处可见淡黄色分泌物。左乳未及明显异常肿物,双腋下及锁骨上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乳腺及肝胆超声:右乳可见大小约2.5cm×1.8cm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BI-RADS 5类。右侧腋下可探及多个大小不等淋巴结回声,边界及结构清,大者约1.7cm×0.8cm。右侧锁骨上区可探及多个大小不等淋巴结回声,边界及结构清,大者约1.1cm×0.8cm。左腋下及左锁骨上区扫查无异常。肝胆彩超无异常。
胸部CT:(2018-08-16)右乳见截面约为3.0*3.7cm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可见分叶,右腋窝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者1.6cm。双肺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灶,直径约0.1cm--0.7cm,纵膈内多发稍大淋巴结影,大者约为1.0cm。
颅脑CT: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全身骨显像:
左侧第6后肋、第6、11胸椎及左髋臼见多发不规则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考虑多发骨转移瘤。
右乳肿物发现10余年,空心针穿刺病理(右乳肿物):
IDC,WHO2级。ER(90%、强度)、PR(90%、中-强度)、HER-2(2+)、Ki67(15%+)。 FISH 检查 HER-2 阴性。
初步诊断
右乳癌并多发转移(cT4N1M1,Luminal A )
治疗方案-内分泌治疗
予以氟维司群 500mg D1,14,28 q4w(2018年8月23日)
联合唑来膦酸 400mg q4w 治疗。
疾病进展检查结果
疾病进展检查结果——胸部CT
(2018-08-16)右乳见截面约为3.0*3.7cm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可见分叶,右腋窝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者1.6cm。双肺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灶,直径约0.1cm--0.7cm,纵膈内多发稍大淋巴结影,大者约为1.0cm。
(2018-10-19)右乳见截面约为3.2*1.5cm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可见分叶,右腋窝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者1.2cm。双肺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灶,直径约0.1cm--0.7cm,纵膈内多发稍大淋巴结影,大者约为1.0cm。
(2019-01-11)右乳见截面约为3.2*1.5cm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可见分叶,右腋窝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者1.2cm。双肺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灶,直径约0.1cm--0.7cm,纵膈内多发稍大淋巴结影。胸椎、多发肋骨密度不均,转移不除外。
(2019-07-23)右乳见截面约为2.5*2.1cm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凹陷,右腋窝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右侧胸壁软组织密度欠均匀,较前缩小,截面1.6*1.1cm。双肺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灶,直径约0.1cm--0.7cm,纵膈内多发稍大淋巴结影。胸椎多发肋骨密度不均,符合转移。
疾病进展检查结果——全身骨显像
(2018-08-20)左侧第6后肋、第6、11胸椎及左髋臼见多发不规则异常放射性浓聚灶。
(2018-10-19)左侧第6后肋、第6、11胸椎及左髋臼见多发不规则异常放射性浓聚灶无明显改变, 新见第4腰椎异常放射性浓聚灶。
(2019-07-23)肋骨、脊柱及骨盆见异常放射性凝聚灶,较前无明显变化;双膝、左踝关节及右跗骨区良性病变。
疾病进展检查结果——乳腺彩超
(2018-08-16)右乳可见大小约2.5cm×1.8cm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BI-RADS 5类。右侧腋下可探及多个大小不等淋巴结回声,边界及结构清,大者约1.7cm×0.8cm。右侧锁骨上区可探及多个大小不等淋巴结回声,边界及结构清,大者约1.1cm×0.8cm。左腋下及左锁骨上区扫查无异常。
(2019-07-23)右侧乳腺乳头处皮下探及大小约3.7cm×0.6cm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内回声欠均匀,低回声内见少许血流信号,BI-RADS 6类。右侧腋下可探及多个大小不等淋巴结回声,边界及结构清,大者约1.5m×0.7cm。右侧胸大肌内可探及大小约3.7cm×1.0cm低回声,边界欠清,内回声欠均匀,低回声内见血流信号。
疾病进展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
病例总结
参考要点:
1. 病例要点总结提炼
2. 治疗方案依据的指南、专家共识或研究
3. 结合病例治疗经验发表用药经验和体会
4. 谈谈内分泌治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意义
病例要点
1.老年女性,病史10余年,未行规范诊治,“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脑血管病”病史15年余,“冠心病”病史10余年。
2.右乳中央区可触及一质硬肿物,约3*2cm,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肿物表面已破溃,乳头消失,局部为暗黑色皮肤缺损,缺损处可见淡黄色分泌物。
3.穿刺病理ER、PR强阳,HER-2阴性,Ki67(15%+),右乳癌并多发转移(cT4N1M1,Luminal A )
4.初次就诊B超见右乳大小约2.5cm×1.8cm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BI-RADS 5类。伴右侧腋下及右侧锁骨上区大小不等淋巴结。1年后,右侧胸大肌内可探及大小约3.7cm×1.0cm低回声,边界欠清,内回声欠均匀,低回声内见血流信号
5.胸部CT可见双肺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灶,直径约0.1cm--0.7cm,纵膈内多发稍大淋巴结影,大者约为1.0cm,随访并无明显变化
6.全身骨显像可见左侧第6后肋、第6、11胸椎及左髋臼见多发不规则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继而 新见第4腰椎异常放射性浓聚灶。
此患者老年女性,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首诊时的生活状态及质量较差,局部破溃及流脓,有恶臭味,肿块病理提示Luminal A 型,当时选择内分泌治疗,也是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每月一次的来院用药,也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应用1个月后,局部皮肤表面的外观改变,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局部已结痂愈合,患者及家属也有较高的满意度。
内分泌治疗对于晚期的治疗敏感的乳腺Ca患者能较好的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而且能达到等同于化疗的PFS,从而更好的体验晚期乳腺Ca的慢性病管理的理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