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例作者: 张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病例摘要
主诉:反复心前区疼痛、气促18天。
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心衰。
既往史:既往体健。
现病史
现病史:2017年8月25日晚11点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剧烈压榨性疼痛,疼痛不向其它部位放射,伴有气促、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全身大汗,无恶心呕吐,无咳痰,休息后未缓解,于8月26日前往当地诊所行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未能改善。8月27日就诊于外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急性心肌梗死”,于2017年8月28日转入上级医院诊治,入院心电图示广泛前壁、高侧壁、下壁ST段改变并Q波形成,查肌钙蛋白39.041 ng/ml,BNP 35625 pg/ml,心肌酶学示CK 1541.6 U/L,CK-MB 67.2 U/L,心脏彩超示室壁瘤形成并室间隔穿孔(双向过膈血流信号,左向右Vmax 3.09 m/s,右向左Vmax 1.5 m/s)可能性大,左心功能减退(EF 48%),考虑急诊PCI及溶栓治疗时间窗已过,予以抗感染、强心、利尿、抗心衰、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管、护心、改善微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行IABP改善心功能等治疗,症状虽有减轻,但仍有胸痛、胸闷、气促等不适,9月3日复查心脏彩超室间隔穿孔血流较前有加重,心功能进一步下降(双向过膈血流信号,左向右Vmax 4.22 m/s,右向左Vmax 1.88 m/s),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体格检查
体温37.5℃,脉搏133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16/68 mm Hg。急性面容,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唇无紫绀,颈软无抵抗,颈静脉充盈,甲状腺无肿大,无血管杂音,气管居中,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对称,语颤无增强,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上肺可闻及哮鸣音、双下肺野可闻及湿啰音,左侧较明显。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 cm,可触及细震颤,心界扩大,心率140次/分,律不齐,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可闻及收缩期4/6级杂音,向剑突下传导。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及腹肌紧张,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实验室检查
cTnT高,血红蛋白浓度低,血糖高,甘油三酯高,谷氨基酸转氨酶高,总蛋白,白蛋白和白球比较低,促甲状腺素颜高,血小板压积高。
入院心电图
广泛前壁、高侧壁、下壁ST段改变并Q波形成,窦性心动过速,QRS低电压,异常ECG。
入院辅助检查
彩色超声诊断报告:左室舒张功彩色超声诊断报告:室壁瘤形成并室间隔穿孔(双向过膈血流信号,左向右Vmax 3.09 m/s,右向左Vmax 1.5 m/s)可能性大,左心功能减退(EF 48%)。能减退,二尖瓣少量反流。
初步诊断
急性左心衰
冠心病
出血风险评估
缺血风险评估
药物治疗
氯吡格雷300mg 负荷剂量
ASA 300mg 负荷剂量
初步治疗方案
择期PCI治疗。
治疗经过
上台时患者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快(120次/分),血压140/70 mm Hg,考虑急性左心衰发作,吗啡0.3 mg、西地兰0.2 mg静推注射硝普钠50 mg+NS 50 ml静脉泵入,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麻醉后穿刺右侧颈静脉,置入6F血管鞘,穿刺左侧股动脉时,患者出现室颤,予以200J除颤,同时予以胸外按压,后恢复窦性心律,同时请麻醉科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以前室颤再次发作,予以除颤2次同时予以胸外心脏按压,予以肾上腺素1mg静推,碳酸氢钠注射液250 ml静滴,可达龙150 mg静脉推注,继以300 mg+GS 250 ml静滴维持,患者心率恢复为窦性心律,心率110~120次/分,血压80/50 mm Hg,气管插管成功后穿刺左股动脉成功,置入6F血管鞘,静推肝素2500 U。
出院诊断及出院带药
氯吡格雷75mg qd
ASA 100mg qd
阿利西尤单抗 75mg Q2W
LDL-C 3.60 mmol/L。患者LDL-C不达标,于6月1日加用PCSK9抑制剂:75 mg/支 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每两周一支。
随访情况
窦性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前间隔心肌梗死,T波异常,可考虑为侧壁心肌缺血,异常ECG。
目标处理血管PTCA+STENTING成功、VSD封堵术成功;建议:6月后冠脉造影检查。
随访结果:阿利西尤单抗应用后复查血脂示LDL-C 0.76 mmol/L。
临床思辨
患者血脂原本偏高,使用PCSK9后出院7天快速达标。持续使用3个月,继续复查,奥德赛研究显示降低MACE事件15%。
对于这样极高危的患者,获益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