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导读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是一种少见的、以硬脑膜和(或)硬脊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为特征的慢性炎性纤维增生性疾病,可累及颅底、大脑镰、小脑膜及静脉窦,临床症状多样, 患者常以头痛、脑神经功能受损和共济失调症状就诊。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处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本期病例
专家点评
肥厚性硬脑膜炎按照病因可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 其中继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病因常为炎症、外伤、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目前无明确病因, 但其中一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检测出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perinuclear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p-ANCA) 阳性, 故命名为p-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按其免疫荧光类型可以分为核周型ANCA(P-ANCA)和胞浆型ANCA(C-ANCA),P-ANCA的主要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c-ANCA靶抗原主要为蛋白水解酶3(PR3),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组与ANCA密切相关的小血管炎,以小血管壁的炎症和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以寡或无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突出特点。根据临床病理分型,AAV主要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旧称Wegner肉芽肿,WG)、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旧称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又称Churg-Strauss综合征,CSS),AAV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与AAV的关系目前还有争议。
目前对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均认识不足。有研究表明,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的B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诱导增殖配体(APRIL)水平升高,在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疾病可累及肺、肾、眼睛、皮肤等,其中神经系统受累以外周神经病变最常见,多发性单神经炎是病变主要类型。
结合文献,总结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特点如下:
(1)多为亚急性起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其次为脑神经损伤;
(2)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MPOANCA阳性,并可伴有抗核抗体或类风湿因子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常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也可明显升高;(3)影像学检查:头部MRI增强扫描敏感度高,可见硬脑膜呈线状、条带状或结节状增厚并明显强化。小脑幕、颅窝、海绵窦、大脑镰、凸面硬脑膜和脊柱硬膜均可累及;
(4)病理:硬脑膜增厚伴纤维化,可见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和血管炎表现,可见CD4+/CD8+T细胞、CD20+B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与GPA的肺或肾损伤相似。
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治疗主要是激素,用法无统一标准。可以加用免疫抑制剂预防复发,其中首选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对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反应差的病例,利妥昔单抗可能有一定疗效。
文章来源:卒中e学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