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免疫治疗为晚期非鳞癌带来长生存希望
01 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驱动基因阳性nsq-NSCLC患者生存,但临床中多数患者无可靶向的基因变异。请您简要介绍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q-NSCLC患者的治疗现状。
潘跃银教授:NSCLC中,nsq-NSCLC是比sq-NSCLC占比更大的病理学类型。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q-NSCLC患者,过去多采用化疗,但疗效非常有限,大部分患者总生存期(OS)不到1年。近六七年来,随着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这一基数庞大的患者群体生存结局迎来了显著改善。一线治疗中,临床医生目前主要依据PD-L1表达水平,选择相应的免疫治疗策略。
——斯鲁利单抗为不同亚组带来生存期与生活质量一致改善
——晚期非鳞NSCLC积极拥抱“免疫+”时代
潘跃银教授:如何突破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q-NSCLC免疫治疗当前瓶颈,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首先,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单药和联合化疗两类一线治疗常用方案各自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人群特征,PD-L1表达水平也可能依然存在局限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23年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即使是PD-L1高表达人群,ICI联合化疗的疗效也优于ICI单药。本中心实践中,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我们都主要采用ICI联合化疗。因此未来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找到可靠的指标或模型,精准筛选出ICI单药或联合化疗的优势人群。
另一方面是拓展“免疫+”模式。除了化疗以外,大分子或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双靶点特异性抗体、放疗等都是免疫治疗可以联合的“拍档”。过去很少对Ⅳ期患者实施放疗,主要用于寡转移、寡进展或寡残留的患者,而现在即使是对不可根治的患者,也可利用放疗释放新型肿瘤抗原和“远隔效应”等机制来增效免疫治疗。当然,具体采用何种放疗方式、剂量及分割方案等,还需要继续探索、优化。期待大家共同努力,进一步改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q-NSCLC患者的治疗结局。
周建英教授: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q-NSCLC中PD-L1高表达(如TPS≥50%)患者,ICI单药可有效抗肿瘤,同时避免联合治疗可能的副作用。此外,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ICI单药也是相对更为安全的方案。但多数患者PD-L1表达水平较低或阴性,ICI联合化疗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线治疗方案,化疗也可增效免疫治疗。ASTRUM-002研究就充分证实了这类方案的显著生存获益和良好安全性。同时应注重用药期间的定期随访。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可协同增效,但需关注肺损伤相关不良事件,治疗前充分评估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风险,并个体化制定放疗方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尤其对于肿瘤血管生成活跃的患者,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是一个有益的选择,但同样不能忽视安全性管理。
综上所述,真实世界实践中,无论免疫治疗单药还是不同的联合方案,都要全面考量患者一般情况、肿瘤特征等内在因素,以及药物的可及性和经济性等外在因素,力争为每一例患者个体化选择相对最佳的治疗方案,实现风险与获益之间的最佳平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江淮名医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安徽省肿瘤医院副院长
肿瘤学国家重点专科建设负责人
安徽省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心负责人
药物临床研究机构执行主任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转化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心脏安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委、多学科专委会常委
国家卫健委药物监测委员会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成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专委会委员兼乳腺组副组长。
安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
安徽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委
安徽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安徽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等
《中华肿瘤杂志》等杂志编委
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
浙江大学附属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名誉主任
浙江大学附属一院终身教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全国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第三,四,五届常委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胸膜学组(筹)副组长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名誉会长
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