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日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由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主办的「三医协同 共启未来」乳腺癌新型抗肿瘤药物管理与专科能力建设项目系列会议于福州圆满举办。项目旨在汇聚国内医药科学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共享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最新研究结果,共商医药前沿政策的落地解决方案,以期更好地将先进医疗技术和研究成果转化为患者实际可及的医疗服务。
图1 会议现场盛况
本次会议由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与福建省医疗保障局罗仁夏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在开场致辞中,刘健教授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这是协同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和突破口。希望在此次会议的交流与探讨中,能够为破解“三医”协同发展难题提供一些参考,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图2 刘健教授致辞
罗仁夏教授指出,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是“三医”的共同目标。本次会议为“三医”提供了共聚一堂、交流思想的宝贵机会,对“三医”体系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期待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将问题公开讨论,促进相互了解,进而实现基于理解的协作,共同将医疗和医保管理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图3 罗仁夏教授致辞
在「三医协同 共启未来」启动仪式后,众多医疗、医保、医药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三医协同”的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有关医保政策、用药管理和临床诊疗三个篇章的学术分享与深入探讨。
图4 「三医协同 共启未来」启动仪式环节
图5 专家风采
政策解读,助力落地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与刘健教授的主持下,会议进入第一篇章“观领前沿,拓展未来”。
罗仁夏教授围绕医保政策下的创新药物落地进行了学术分享。国谈药品往往是临床需求迫切的新药好药,它们经过了严格评审、测算和谈判,在国家医保局的努力下达成了大幅降价,最终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降低了参保人员接受治疗的经济压力。国家医保药品谈判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提高参保人员用药保障水平,促进临床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从患者利益出发,切实落实医保政策,提高国谈药品的可及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推动医疗机构积极使用国谈药品、实施直接挂网采购、将符合条件的国谈药品纳入门诊特殊病种用药支付范围、提高国谈药品支付标准、实行单列门诊统筹支付以及实行“双通道”管理机制等,以加强国谈药品的落地实施。罗仁夏教授强调,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在现有医保支付方式下合理、规范地使用创新药,才能真正推动国谈创新药的落地,让惠民政策惠及更多患者。
在刘健教授的主持下,福建省肿瘤医院李娜妮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林锦源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肖振洲教授、龙岩市第一医院王启才教授、福建省立医院林孟波教授、林小燕教授、宁德市闽东医院李成贻教授与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黄文河教授就输注类药品在医保准入后的落地及国谈药品院内准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李娜妮教授指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报报销主要按说明书支付。但很多药物,尤其是化疗药,其说明书的适应证内容滞后,远不及诊疗规范和指南更新的速度,导致很多本应受益于新指南的患者只能自费承担相关药物。这是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林锦源教授提到,药物能否纳入医保支付范畴,主要参考药物医保适应证及限定支付范围。二者并不完全一致,所以许多药物医保报销范围较窄。如果诊疗指南能作为医保报销依据,将对临床工作、医患沟通及患者本身大有裨益。肖振洲教授认为,患者获益是“三医”协同的最终落脚点。在药品具有指南Ⅰ级推荐级别,且经过专家充分评估的情况下,应该用事实说服医保部门认可这些必要的医疗支出,积极推动其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王启才教授表示,医疗工作者们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前沿的治疗手段,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但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的保障能力尚未完全达到群众的最高期望,或可探索患者以国谈药品价格自费承担药物费用等具有弹性空间的方案。林孟波教授指出,医保政策在保障患者权益、推动医疗进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合理调控医保付费与药物使用,促进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林小燕教授建议,对国谈药品按上市年限和是否纳入集采实行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既能保障患者用药需求,又能合理控制医保资源使用,避免因使用不合适药物而造成其他医疗资源和医保费用的浪费。李成贻教授提到,医疗、医保、医药之间确实存在一些沟通不畅的问题,但通过积极协调与合作,有望优化医保报销政策,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与患者满意度提升。黄文河教授表示,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受到多种考核指标的约束。医生需要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川教授的主持下,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黄二丹教授分享了题为“聚焦专病,系统协同,重大慢病整合型服务模式创新”的学术报告。黄二丹教授指出,医药卫生体系目前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随着人口老龄化,慢病患者越来越多,碎片化的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健康需求;二是患者往(外地)大医院集中,社会医疗经济负担增加,医保基金风险增加。为此,我们需要以健康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实现县域紧密型医联体县市全覆盖,为人民群众就近就便就医提供更加公平可及、多层次、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通过专病联盟,落实国家已有的专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周期闭环式管理。构建以专病为基础的人群健康大模型,整合基础生活数据、基础临床数据和专病模块,为政策制定、临床科研、医保支付等提供数据支持。黄二丹教授强调,“三医”的协同发展需要系统思考和整体推进。以专病管理为突破口,明确改革方向,创新机制,加强协同,才能构建一个更加高效、优质、可持续的医疗服务体系。
在林孟波教授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阳忠教授的主持下,福建省肿瘤医院赵秋玲教授进行了题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经济学剖析”的学术分享。赵秋玲教授指出,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带来了沉重的医疗支出与经济负担。在此背景下,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和获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抗肿瘤治疗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策略。这一过程中,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和各方对药物经济学应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4版)》强调在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下,充分考虑成本-效果比,优先选择具有药物经济学评价优势证据的品种。未来,药物经济学应用需更加精细化,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并纳入更多真实世界数据,使药物经济学在医保准入决策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赵秋玲教授强调,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经济学评价要“始于政策,归于临床,终于价值,思于始终”,将其融入“三医”协同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欧阳忠教授的主持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杨帆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昆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厦门医院刘加葳教授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陈志勇教授就当前医保支付方式下的乳腺癌诊疗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杨帆教授表示,国家的医保政策正在逐年完善。以德曲妥珠单抗(DS-8201,T-DXd)为例,我们医院在适应证范围内支持使用并能及时临采。在第一季度的药事会后,还将把德曲妥珠单抗纳入“双通道”管理,方便患者用药。王昆教授建议,搭建一个用于传输真实世界病例情况的数据平台,借助人工智能(AI)与大数据技术,高效转化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从而逐步解决药事管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滞后。刘加葳教授指出,德曲妥珠单抗作为一种创新药物,深刻改变了乳腺癌的治疗格局。该药物成功纳入医保,显著提升了其药物可及性。但临床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条件有所差异,需要医生密切关注用药情况。陈志勇教授提到,在医疗体系中,医生期望获得合理薪酬,患者渴望用上优质药物,医药行业则致力于扩大利润。这种利益博弈使得医保部门在资源分配时需审慎权衡,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健康卫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考量,合理应用
会议第二篇章“重塑标准,引领格局”中,王启才教授与杨帆教授主持了李娜妮教授的学术分享。李娜妮教授指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虽已取得显著改善,但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与整体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仍存在差距。为了最大化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获益,乳腺癌领域的策略不断演变更新。而新药的研发推动乳腺癌治疗迈入精准治疗时代。德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治疗领域表现突出,重塑了HER2阳性二线乳腺癌治疗的新标准,并开创了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新时代。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领域,DB-03研究显示,德曲妥珠单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28.8个月,绝对值是T-DM1组的近4倍。而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治疗领域,既往的抗HER2治疗未能取得阳性结果。但DB-04研究中,德曲妥珠单抗组的中位PFS达到10.1个月,获益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此外,德曲妥珠单抗还成为了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新选择。总体而言,ADC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足剂量使用可最大化晚期乳腺癌患者获益。
陈志勇教授与李成贻教授主持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茹教授的学术分享。曾茹教授表示,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长其生存期。特别是在临床实践中,关注新型ADC的不良反应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德曲妥珠单抗作为创新ADC的代表,其双适应证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在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这一药物的同时,需要做好其不良反应管理工作。例如,采用二联或三联预防性用药方案,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中性粒细胞减少问题,应按时对患者的全血细胞计数进行监测,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德曲妥珠单抗的剂量。对于间质性肺病(ILD),虽然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医护人员仍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变化,力求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德曲妥珠单抗的不良反应风险是可控的,体现了良好的疗效风险获益,已成为晚期二线治疗的新标准。期待在确保其疗效的前提下,通过临床医生对不良反应的科学管理,能够充分释放德曲妥珠单抗的治疗潜能,为患者带来更为显著的临床获益。
在李成贻教授主持的讨论环节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蔡群榕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洪熠教授、厦门市第五医院齐艳妹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王文武教授与福州市中医院谢树贤教授就ADC适用人群与不良反应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蔡群榕教授指出,基于DB-03研究和DB-04研究的数据,HER2阳性/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都能从德曲妥珠单抗治疗中获益,且在前线使用获益更大。该药已纳入医保,未来其临床应用将更加广泛。洪熠教授表示,对于身体状态较差、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重点关注ADC治疗的不良反应管理。在个人临床实践中,暂未观察到德曲妥珠单抗引起的ILD。齐艳妹教授提到,在临床中观察到了德曲妥珠单抗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PFS和总生存期(OS)获益。针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采取对症措施能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王文武教授认为,“三医”在协同推进创新药落地方面存在不协调的状况,需要各方共同探讨、积极应对,使国谈药品能够造福更多患者。谢树贤教授指出,德曲妥珠单抗纳入医保后大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在长期临床应用中仅有部分患者报告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领航之声,画龙点睛
刘健 教授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福建省委副主委
福建省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主任、福建省保健委专家
福建省卫健委肿瘤化学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福建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专家培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保健智慧与健康基金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红十字会大病救助基金监委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医学参考(乳腺频道)》常务编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乳腺肿瘤组委员兼秘书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幼保健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人工智能乳腺癌规范化诊疗项目首席专家
《JCO中文版乳腺肿瘤专刊》《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肿瘤学杂志》《欧洲肿瘤年鉴中文版(乳腺癌)》《中华肿瘤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中国肿瘤》编委
林小燕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科主任
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舒缓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化疗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委员会常委
CSCO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恶性肿瘤化疗质控委员会副主任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
在此次会议期间,“三医”领域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为打通创新药临床应用“最后一公里”等议题指明了方向。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路径,拓宽合作领域,强化创新实践,推动医疗改革迈向新高度,从而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医协同 共启未来」项目的举办增进了医疗、医保、医药相关专家对医保政策和创新药物的理解,也明确了未来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应用以德曲妥珠单抗(DS-8201,T-DXd)为代表的国谈药品,以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期待未来有更多类似的学术交流平台,让“三医”能够持续深入对话,共同探索更多创新解决方案。促进医保政策的完善,确保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本文由刘健教授、林小燕教授审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