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您是否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是,进入观看
否,退出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3年1月18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正式发布并于3月1日正式执行。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动创新药物医保落地,“三医联动”系列圆桌会谈于线上举办,助力各级医疗机构更好地解决肿瘤创新药物医保落地,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本期,“三医联动”系列访谈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跃银教授,围绕创新药医保落地,如何惠及更多患者发表真知灼见。本刊特整理访谈精粹,以飨读者。
Q1:2023年1月1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此次医保目录的调整对于医疗机构、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潘跃银教授:此次医保目录的调整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最新医保目录纳入了国内外推荐的创新抗肿瘤药物,将极大改善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同时也令医生有了更多有力武器。在临床上,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三个考量要素是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成本,当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进入医保后,患者的治疗成本将显著降低。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创新型抗肿瘤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后,将会有更多患者能够接受最新的治疗方案,其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Q2:当前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现况如何,在患者用药方面还面临哪些困难?
潘跃银教授: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健康。如今,肺癌已经入分子分型指导下的精准治疗时代,根据不同突变类型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案已成为主流。NSCLC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EGFR突变,约占到NSCLC病例的50%,其余突变尽管比例不高,但在庞大的中国肺癌患者基数之下,其患者数量仍不容忽视。ALK阳性NSCLC比例约为5%,其特点是患者患病年龄较轻,确诊时多处于年富力强的时期,疾病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影响非常之大。
目前我国NSCLC诊疗的困境主要在于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以往新型抗肿瘤药物在国内上市较晚,通常在国外上市后两三年才能够进入中国市场,但在国家的积极努力下,新药上市的时间差逐渐缩短,令更多中国患者能够尽快接受最新的药物治疗。其次,部分尚未进入医保目录的药物价格非常之高,对于部分患者存在较大的经济负担,从而对肺癌治疗的结局产生影响。
Q3:随着越来越多靶向ALK的新药的加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会对NSCLC诊疗带来哪些影响和启示?
Q4:国谈药品进院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话题,医疗机构要如何进一步推动国谈抗肿瘤药的落地,助力打通医保药品进院的最后一公里?
潘跃银教授:考虑到医疗机构考核的复杂性以及地区间医保政策的差异,不同的医疗机构针对新药引进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就抗肿瘤创新药而言,部分医院凭借肿瘤学科优势以及地区医疗政策扶持,能够对新药引进秉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但新药进入医疗机构后,如何更好地管理并最终服务于患者,仍面临着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抗肿瘤药物管理小组,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以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此外,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积极开展肿瘤学科MDT,并且向安徽省地级医疗单位进行推广,推动同质化医疗水平建设,最终目标是令广大患者能够规范地用上这些疗效确切、性价比高的抗肿瘤创新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