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进入病例专区↑↑
10月1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延兵教授团队在综合性医学顶刊《英国医学杂志》(BMJ,IF=93.6)发表重磅研究!
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存在显著的高血糖问题,对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控糖新策略:“先强化后简化”,即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SIIT)后,采取口服降糖药治疗。
结果表明,这种“先强化后简化”策略,尤其是SIIT后采取口服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持续改善新诊断T2DM伴严重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和β细胞功能。
(文末可下载原文pdf)
早期强化降糖有望实现糖尿病逆转,
但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高血糖对人体的伤害不是从确诊开始,但会持续存在!
既往研究表明,即使在确诊的第一年,严重高血糖也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这种“无声的损害”可能会持续数十年,也就是所谓的“遗留效应”(legacy effect)。
而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在早期T2DM中显示出立竿见影的实质性益处: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实现糖尿病缓解,但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全国15家医院参与项目开展
基于此,研究团队提出了“先强化后简化”的降糖策略,并于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15 家医院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纳入412例伴有明显高血糖症(HbA1c ≥8.5%)的新诊断T2DM患者,以1: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4个治疗组:
全部受试者接受2~3周SIIT治疗后,按随机分组接受相应治疗48周。
主要结局:SIIT后第48周达到HbA1c<7.0%的受试者比例;
次要结局:HbA1c<7.0%的受试者比例、HbA1c变化、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水平、β细胞功能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相较于基线的变化。
“先强化后简化”策略
控糖效果显著,可改善β细胞功能
入组的412例患者中,321例完成了48周的随访。4组患者基线特征良好均衡,平均年龄为46.8岁,平均BMI为25.8 kg/m2 ,平均 HbA1c为11.0% 。
SIIT后48周,利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达到HbA1c<7.0%以及HbA1c <6.5%的患者比例最高,分别为80.4%和70%。
利格列汀和二甲双胍组达到HbA1c<7.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2%和73%,而对照组仅60%;利格列汀和二甲双胍组达到HbA1c<6.5%的患者比例均为68%,对照组仅为48%。
图3 第48周时各组达到HbA1c<7.0%和HbA1c<6.5%的受试者比例
随访期间,利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的HbA1c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
Logistic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校正年龄、性别、BMI和基线HbA1c后,利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患者更有可能在第48周达到HbA1c<7.0%,而利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的相对效应不显著。
图4 随访期间各组HbA1c水平变化
相较于对照组,3个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和β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利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的效果最佳。
此外,所有治疗方案均耐受良好,SIIT或后续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胃肠道副作用。
“先强化后简化”策略为何疗效突出?
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迅速消除糖毒性和脂毒性,有助于恢复人体β细胞对葡萄糖的正常反应模式,并诱导β细胞再分化。
然而,自然衰老、治疗依从性差以及对T2DM潜在病理机制(如肠促胰岛素作用受损)干预的不足等多种因素均会诱导高血糖复发,导致维持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长期益处面临挑战。
因此,在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之后,采取针对T2DM多种病理机制的序贯治疗策略,可能对于维持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防止功能性β细胞进一步丢失至关重要!
在这项原理验证研究中,“先强化后简化”策略显著改善了新诊断T2DM伴严重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结局,其中,SIIT后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最佳。
研究团队建议,后续在治疗伴高血糖症的早期糖尿病患者时,可考虑使用“先强化后简化”的治疗策略。
此外,研究团队还对未来的探索提供了研究思路。
THE END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编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