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前移防控关口,优化自我管理!陈莉明教授专访 | CDS2023抢先看

2023-11-21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图片


为提高我国糖尿病研究和诊疗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全国学术会议将于2023年11月22-2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

本报特别邀请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陈莉明教授就本次会议的亮点、热点进行深入探讨。


CDS2023抢先看:陈莉明教授专访视频




video


Q1. 本次会议主题强调“医防融合”,您如何看待糖尿病管理中预防与治疗的关系?如何实现医防深度融合?


陈莉明教授:目前,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仍在持续上升。糖尿病的管理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即从单纯的疾病管理转向全面的健康管理,其中,预防糖尿病发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优化预防措施,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生率,从而为更多人群带来健康福祉。因此,我认为与其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治疗糖尿病,不如提倡“关口前移”,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本次会议主题提出的“医防融合”也是应运而生,其与目前糖尿病治疗理念的转变紧密相关,体现了“关口前移治未病”的重要性。而实现“医防融合”的关键途径也是“关口前移”和早期筛查,即通过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检查筛查,及时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或潜在患者,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到203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要达到60%及以上。然而,当前整体的防控现状与这一目标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不只是医生和相关专业人员,全社会包括家庭和各界人士都应该积极了解并应对糖尿病。实现“医防融合”应该成为全社会的一项重大工程。


Q2.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请您从循证证据的层面谈谈不同胰岛素策略在糖尿病血糖管控中的作用?


陈莉明教授:截至目前,胰岛素的应用历史已逾百年,为许多糖尿病患者带去了生存的希望,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然而,很多循证证据提示我国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时机普遍滞后。例如,在INITIATION研究中,部分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后开始启用胰岛素,还有一部分患者从基础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U300治疗,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病程8年,其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8.86%。类似的情况在ORBIT和PRESENT等研究中也有体现。这意味着胰岛素起始时机延后,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使患者失去一种有效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对于胰岛素,糖尿病患者不必感到恐慌或抗拒。实际上,胰岛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降糖药,包括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短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预混胰岛素及双胰岛素类似物,可有效控制高血糖,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CREATE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可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风险,包括不严重的低血糖和夜间不严重的低血糖,同时还可节省至少4个单位的胰岛素剂量。由此可见,一些新型胰岛素产品的迭代可以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保证有效降糖的同时,还能规避低血糖的发生。


胰岛素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处于高糖毒性状态,应适时启动胰岛素的强化治疗。而且许多中国研究证据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实现糖尿病的缓解。在此情况下,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向他们解释目前胰岛素无法通过口服方式实现治疗目的,而需要通过短期应用胰岛素来解除高糖毒性,并实现糖尿病的缓解。我相信大多数患者会理解并愿意接受这种治疗方案。


Q3.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糖尿病的防控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您对当前糖尿病的防治趋势有何深入见解?


陈莉明教授:新近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8%,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比例为34%;而治疗达标的患者仅占33%。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获得规范治疗的病例数量仍然非常有限,而且接受治疗并不等同于血糖能够控制达标。


许多患者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一旦开始药物治疗便可一劳永逸。但实际上,血糖监测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无论是指尖血糖监测还是持续血糖监测(CGM),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都亟待提高。另外,糖尿病知晓率低、达标率低以及规范管理不足等问题也提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匮乏。因此,在未来的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是我们需要共同克服的难关。


对此,我们团队开发了一种称为“三一照护”的糖尿病远程管理模式,即患者通过可穿戴设备在家进行血糖监测,我们可以在医院终端捕捉其高低血糖变化预警,并远程给予有效的干预和指导。研究显示,这种每周5次以上的结构式血糖监测(既有空腹血糖也有餐后血糖),可使HbA1c达标率提高至60%~70%。“三一照护”模式的效果在不同层级的医院得到了一致验证,也充分印证了其科学性和可重复性,而且这种模式的成功也体现出患者“我要健康”的意识。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或根据其个体化需求制定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增强患者在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方面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从而有效提升治疗规范性和达标率。


Q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关于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保护和治疗,您能否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或经验?


陈莉明教授: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最新数据显示占到32.7%。其中,以存在大量蛋白尿为依据,诊断糖尿病合并肾脏损伤的患者占30.9%,这突显了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关口前移”的重要性。一个简单的尿常规检查就可以提供许多信息,例如是否存在蛋白尿,蛋白尿的原因有哪些,有无细胞成分等。那么,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一定是糖尿病肾病吗?其实不然!此时需要考虑3种情况!


第一种是真正由糖尿病引发的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的病变,即经典的糖尿病肾病(DKD),往往伴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糖尿病病程较长。


第二种是非糖尿病肾病(NDKD),即患者出现的蛋白尿并非糖尿病导致,比如合并膜性肾病或IgA肾病引发的肾脏损伤。NDKD的特点是病程非常短,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短短几个月出现水肿、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无视网膜病变发生,眼底检查正常。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肾病综合征,需要通过肾脏活检探明病因,并针对性给予治疗。在药物选择上,NDKD不能完全依赖降糖、调脂、降压等手段,因此确诊对于后续的疾病管理至关重要。


第三种是DKD与NDKD的混合存在。通常,尿常规检查结果提示存在红细胞成分,有或无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的发生速率超过糖尿病病程,在此情况下可能也需要进行肾脏活检。在肾脏科专家的支持下,通过病理检查、临床分期和分级明确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


因此,临床实践中既要注重糖尿病的筛查,也要重视肾脏损伤的具体病因。后者非常重要,直接关乎整个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这也是我为基层医生和青年医生提供的一点建议。


图片

2023年CDS全国学术会议开幕在即,本报将持续跟踪报道,为广大读者第一时间传递会议精彩内容,更多详情,欢迎持续关注“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

图片


编辑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张苗苗

审校 |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  陈莉明教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