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错过等一年,点击图片参与活动↓↓↓
内镜检查在包括食管在内的胃肠道癌症的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内镜检查对内镜医生来说并不总是容易的,因为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表现非常轻微。因此,分享以下关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断14个重要问题。
内容回顾
浅表食管癌根据浸润深度可分为几期?
各分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如何?
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epithelium,EP),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浸润至黏膜固有层(lamina propria mucosa,LPM)、黏膜肌层(muscularis mucosa, MM)和黏膜下层(submucosa,SM)。
浅表食管癌根据浸润深度可分为黏膜内癌(又称M期癌)和黏膜下癌(又称SM期癌),对M期癌及SM期癌又可进一步细分:
M1期癌(原位癌/重度异型增生,Tis)指病变局限于EP,未突破基底膜者;
M2期癌指病变突破基底膜,局限于LPM 以内;
M3期癌指病变浸润至MM,但未突破MM ;
SM1期癌指病变浸润至黏膜下层上1/3(或距MM 200um以内);
SM2期癌指病变浸润至黏膜下层中1/3;
SM3期癌指病变浸润至黏膜下层的下1/3。
根据TNM分期的T分期,将以上组织学所见癌浸润止于MM以内(包含MM)的病变称为pT1a,局限于上皮层的癌称为pT1a-EP(M1),黏膜固有层的癌浸润称为pT1a-LPM (M2),黏膜肌层的癌浸润称为pT1a-MM (M3);癌浸润止于黏膜下层者称pT1b,经三等分自上而下分为pT1b-SM1、pT1b-SM2、 pT1b-SM3。浅表食管癌浸润深度及各层次对照见表4-5。
表1 浅表食管癌浸润深度及各层次对照
浸润深度为EP至 LPM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几乎为0。而浸润深度到达MM 或SM或更深时,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概率会逐渐增大。对2000年至2014年间发表的多篇文献的数据进行的总结和分析显示,当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为pTla-MM时,淋巴结转移率为14.2%(95%CI 9.85~19.76)。而2002年日本发布一项多中心研究报道(共纳入66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显示浸润深度为pT1b-SM1时,淋巴结转移率为19.6%(44/224),浸润深度到达pT1b-SM2时,淋巴结转移风险高达50%左右。因此食管癌即使浸润深度在黏膜下层(超过 SM1 或脉管浸润阳性)也要按照进展期癌(浸润深度达固有肌层或其以下的癌)进行治疗。浅表食管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图1。
图1 浅表食管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王雯等
内容节选自《消化内镜入门及规范操作》
来源:EndoNews内镜新知
【猜你想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