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例分享:
黄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病例点评:
李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胰外科
肝癌在我国属于高发性的恶性肿瘤,在众多的预后因素中,PVTT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近些年影响肝癌整体治疗的一大瓶颈。临床研究发现,肝癌合并PVTT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中位生存期(MST)仅为2.7个月~4.0个月。2019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强调重视局部联合局部/局部联合全身治疗治疗。同时,可充分应用多学科诊疗思路,将肝癌个体化治疗落到实处。本病例是一例肝癌晚期患者,在MDT会诊后采用手术切除+介入(HAIC)+索拉非尼等治疗方式,患者目前情况良好,病灶明显缩小,回访稳定,为肝癌合并PVTT临床研究提供了一份真实数据参考。
基本情况
谭某,男性,63岁。因“右上腹胀痛2月余”于2020-05-01入住我院。
既 往 史:乙肝小三阳30年。
实验室检查:乙肝二对半 HBsAg(+), HBeAb(+),HBcAb(+);HBV-DNA 3.48×10e5 IU/mL;
AFP 17.2 ng/mL, CA19-9 23.5 U/mL;肝功:Alb 37 g/L,TB 28.8 umoL/L,DB 16.58 umoL/L ,ALT 132 U/L,AST 102 U/L;PT 14.1 s ,Child A级,ICG R15:17.1%;
PS评分:0分,体重62 Kg。
影像学检查:2020-05-02,上腹部增强CT提示,肝S8占位,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肝细胞癌可能性大,伴门静脉及其分支广泛癌栓形成,肝右静脉受侵可能。
2020-05-07,MRI提示,肝右叶广泛异常信号,考虑恶性肿瘤,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及其分支癌栓形成,肝门淋巴结肿大。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脾大。
诊断
原发性肝癌(Child A级,肿瘤为多发病灶,伴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癌栓 IIIb型,无肝外转移。)
治疗过程
治疗方案:索拉非尼+HAI(FORFOLX6)+恩替卡韦+槐耳颗粒
介入治疗:2020-05-11(第一次介入),DSA下行HAI术(FORFOLX6)
术后复查:2020-06-03,上腹部CT平扫提示:肝右叶斑片状低密度区,肝S8段类圆形更低密度区,边界欠清,平扫病灶范围较前稍减小,门静脉左右支、主干增粗,管腔内密度欠均匀,可疑软组织密度影填充。肝门区、胃周及脾脏周围见增多、迂曲管条,考虑继发门脉高压伴侧枝循环建立,脾大。胆囊小结石,合并少许炎症等。
2020-06-04,AFP 3.7 ng/mL,CA 19-9 13 U/mL。HBV-DNA<1.0×10e2 IU/mL
介入治疗:2020-06-05(第二次介入),DSA下行HAI术(Forfolx6)
药物治疗:第二次介入治疗后,患者开始索拉非尼治疗(医保申请)。
术后复查: 2020-06-29,上腹部CT平扫提示,肝S8占位,考虑为恶性肿瘤性病变,与2020-06-03腹部CT平扫病灶范围相仿,与2020-05-02比较病灶明显缩小,门静脉宽度缩小,其内见软组织影充填,门静脉部分再通。
心得体会
1.要有永不抛弃,永不放弃的决心。
2.放弃陈见,转变治疗思路,大胆创新。
3.对于合并广泛门静脉癌栓的不可切除肝癌,索拉非尼联合HAIC可能降低肿瘤分期,甚至为手术切除创造机会。
4.询证医学及MDT是治疗肝癌的大势所趋。
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若肿瘤体积巨大,或多发病灶,特别是伴有门脉主干癌栓(PVTT),其肿瘤恶性程度非常高,肿瘤分期较晚,手术切除的预后也相对差。然而,随着近年来介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其他肝癌全身治疗的进展,这类患者的长期预后得以改善。
该病例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BCLC C期,中国分期IIIa期,肿瘤分期相对较晚,若直接行手术切除,患者肝癌复发风险极高。因此,对该患者采取索拉⾮尼+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综合治疗,目前患者肿瘤得以控制,且治疗后肿瘤及门静脉癌栓明显缩小,门静脉部分再通。该病例表明,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联合介入治疗(HAIC)+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方式或将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为其获得手术转化的可能,进而大幅度改善疗效及长期生存可能。
近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石明教授于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汇报一项III期临床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采取FOLFOX化疗方案经HAIC持续稳定对肝癌进行治疗,可使患者肿瘤缓解率、手术转化率、以及患者生存情况得到极大的提高。将既往化疗方案中的顺铂更换为奥沙利铂,更是改变了肝癌对“化疗不敏感”的观念。因此,FOLFOX化疗方案的HAIC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全身综合治疗方式,或许可以为更多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福音。
回顾该病例的诊疗过程,仍有值得总结和改进的地方:1、该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和CA19-9)于治疗前未见明显异常,在诊治过程中其水平变化趋势不明显。对于这类患者,建议给予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的监测,可根据该项指标初步判断该患者肿瘤治疗效果,并对复发或者进展提供参考依据;2、该患者随访时间较短,需长期密切观察该患者的生存情况,肿瘤缓解情况。更重要的是,应继续随访关注患者的手术转化情况,即患者经过以上治疗后,是否具备再次手术切除的机会。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码观看直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