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6月8-11日,2023年第28届欧洲血液协会年会(2023 EHA)于德国法兰克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隆重召开!
作为血液学领域的国际盛会,2023 EHA汇聚全球顶尖血液专家,共聚一堂分享、探讨最前沿的血液领域研究成果。随着中国血液学科的快速发展,我国学者越来越多亮相国际舞台,发出响亮的中国学术最强音!
《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团队分享入选2023 EHA重要成果,第一时间为我国广大血液领域医生提供专业的大会前沿信息。
ORIENT研究:奥布替尼联合R-CHOP样方案治疗新诊断non-GCB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ORIENT Study: Regimen of Orelabrutinib Plus R-CHOP-Like for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Untreated non-GCB DLBLC
曲昌菊
金正明
Chang-Ju Qu, Hai-Ling Liu, Rui Zou, Na-Na Ping, Qian Zhu, Xiao Zhang, Jia-Jie He, De-Pei Wu, Zheng-Ming Jin
存在B细胞信号通路依赖的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non-GCB DLBCL)患者的远期预后差,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BC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既往研究显示BTK抑制剂(BTKi)在non-GCB DLBCL中显示出治疗活性。
奥布替尼(Orelabrutinib,O)作为一种新型共价BTKi,具有很高的激酶选择能力,体内外研究显示奥布替尼不抑制ITK激酶,从而不影响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诱导的NK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进而能增强以R为基础治疗方案的抗肿瘤效果。
ORIENT研究旨在分析奥布替尼联合R-CHOP样方案(O+R-CHOP),对于短期接受奥布替尼+利妥昔单抗(OR)诱导治疗获得疗效应答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提高初治non-GCB DLBCL患者治愈率的治疗方案。
ORIENT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Ⅱ期研究(NCT05498259),筛选年龄18-70岁,可测病灶≥15mm,ECOG 0-2分及IPI≥2分的初治non-GCB DLBCL患者,计划纳入病例数为46例。
入组患者先接受奥布替尼(150 mg,QD)+利妥昔单抗(375 mg/m2, D1)诱导治疗21天,随后增强CT评估病灶缩小≥25%的患者接受奥布替尼联合R-CHOP-like方案治疗6周期,每周期21天,第3、6周期结束分别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结束进入为期2年的随访期。
主要终点为O+R-CHOP治疗结束时的CR率,次要终点为OR诱导治疗结束时的疗效应答(CR+PR+miniR,miniR定义为病灶缩小25%-50%),O+R-CHOP治疗结束时的ORR、PFS及安全性。
此外,对于基线做NGS检测的患者,探索性分析特定基因突变或基因分型与疗效的相关性。
截至2023年3月6日,ORIENT研究共纳入11例可评估患者,中位年龄62(27,68)岁,所有患者Ann Arbor分期均为Ⅲ-Ⅳ期,8例(72.7%)结外受累,6例(54.5%)为MYC/BCL2双表达淋巴瘤(DEL),10例患者进行NGS检测,其中5例MYD88突变, 2例CD79A突变、1例TP53突变。
11例患者完成OR短期诱导治疗,10例(90.9%)患者病灶缩小≥25%,即达miniR及以上应答率mRR为90.9%(CR, 36.4%; PR, 45.5%; miniR, 9.1%),这10例患者随后接受O+R-CHOP治疗,其中7例完成≥3周期治疗,中期评估CR率为100%,1例完成6周期治疗,疗效评估为持续CR。
整体来看,OR短期诱导达miniR及以上应答患者经O+R-CHOP治疗(中位治疗4周期),ORR为90%,CR率达80%。
亚组分析显示,诱导治疗期,DEL患者应答率优于non-DEL患者,mRR 分别为100.0% 和75.0%;在结外受累患者观察到类似的结果,经OR短期治疗,结外受累患者mRR为100%,非结外受累患者mRR为66.7%。
在接受O+R-CHOP联合治疗的患者中,DEL患者的CR率为100%,结外受累患者的CR率为75%,NGS测得MYD88突变和CD79A突变患者的CR率分别为80%和100%。
在OR诱导治疗期,4(36.4%)例患者出现血液学不良事件,均为1-2级血液学不良事件,无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无研究者关注的不良事件发生。
整体治疗期,对于至少接受过一次药物治疗的11例患者,9(81.8%)例发生AE,3(27.3%)例出现3级及以上AE(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肺部感染)。2例肺部感染AE均发生于患者COVID-19感染期间。
◇ OR治疗21天,CT评估病灶缩小≥25%的患者比例(即mRR)为90.9%
◇ 亚组分析显示:双表达、结外受累、MYD88突变和CD79A突变患者对OR短期治疗的mRR均为100%
◇ O+R-CHOP中位治疗4周期,CR率达80%
◇ O+R-CHOP治疗≥3周期患者的CR率为100%
◇ 在OR诱导治疗期仅出现1-2级血液学不良事件;整体治疗期9(81.8%)例患者发生AE,≥3级AE发生率低
◇ 常见AE主要是可预期的轻度至中度血象改变和感染,未观察到因AE导致的停药或死亡
ORIENT研究初步数据表明,对OR短期治疗有应答的初治non-GCB型DLBCL患者序贯给予O+R-CHOP治疗,可获得协同抗肿瘤疗效和高CR率,且安全性好。
根据患者对OR的短期应答适应性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后续联合治疗方案,有望提高初治non-GCB DLBCL患者的治愈率,这项正在进行的研究将报告更多的最新数据。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淋巴瘤亚专科负责人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血液病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
参编【血液病学】、【原卫生部抗菌药物规范使用培训教材】等,在恶性血液病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博士后
美国迈阿密大学Sylvester Comprehensive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青年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江苏省抗淋巴瘤联盟委员
江苏申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治疗(CAR-T)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五批姑苏卫生青年拔尖人才
2011和2012年两次获美国血液学年会授予的“成就奖”
2013年获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颁发的“Performance Reward”
主持国家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苏州市课题3项,参与国内外课题10余项
在JCI、Blood等刊物发表SCI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0余篇
☞看这篇就够了!他克莫司用药的 4 项注意事项及 6 条个体化用药经验
☞【专访】李建勇教授:提升淋巴瘤诊疗水平,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规范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