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豫见未来 | 协同共谱近距离放疗新篇,构建妇科肿瘤防治健康生态

2025-04-15作者:zhaomin资讯

肿瘤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防治工作始终备受瞩目。在众多肿瘤治疗手段中,放射治疗凭借其精准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抗击癌症的重要武器。其中,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妇科肿瘤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在近距离放射治疗等肿瘤防治技术领域持续取得突破。值此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有幸邀请妇科肿瘤领域多位权威专家,围绕河南省近距离放射治疗及妇科肿瘤防治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入探讨。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图片
video

PART.01
图片

河南省近距离放疗技术升级

为妇科肿瘤患者筑希望之基

程淑霞教授指出,河南省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历经数十年发展,已从二维时代跨越至三维时代。十年前,程教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新平教授团队系统学习后,引入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并推广应用。目前,全省共配备35台近距离放射治疗设备,其中具备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能力的医院有5-6家,设备数量接近10台。在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河南省肿瘤医院也已取得一定成果,期待曹教授团队能给予更多技术支持与指导。

曹新平教授对河南省在近距离放射治疗领域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肯定了程淑霞教授的贡献。曹新平教授表示程淑霞教授在近距离放疗领域经验丰富,曾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学术交流,共同促进学科发展。回到河南省后,程淑霞教授成功推广了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插植技术,在降低治疗副作用的同时提升了临床治愈率。目前,河南省肿瘤医院在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领域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成功经验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已经超越了美国,这一成就离不开包括河南省肿瘤医院及程淑霞教授在内的众多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程教授进一步提到,河南省肿瘤医院于2024年获批成立“三维组织间插植联合腔内后装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省级培训基地”,计划开展学员培训工作。程教授希望曹教授团队能有机会到河南进行实地指导,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在近距离放射治疗领域的技术水平。

曹教授总结了河南省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核心优势:一是临床经验丰富,二是患者资源丰富,三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取得了卓越的疗效。曹教授强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继续与河南省肿瘤医院保持合作,共同推动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造福更多患者。

图片


PART.02
图片

近距离放疗百年发展

革新模式助力患者长期生存


曹新平教授:
图片

近距离放疗是放射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因其精准性和较低的副作用在妇科肿瘤(如宫颈癌)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目前,我国宫颈癌放疗的疗效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医疗单位对各期宫颈癌患者可达80%左右的根治率。目前,全国范围内配备有450台近距离放疗设备,河南省拥有35台,其数量和技术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单位已采用三维调强近距离后装放疗技术,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停留在二维技术阶段的医疗单位亟需更新换代。未来,期待河南省近距离放疗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张福泉教授:
图片

我国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470万,其中超过半数以上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关键手段,近年来技术进步显著,主要得益于设备更新和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放疗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局部肿瘤的控制率,还显著减少了治疗副作用,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距离放疗作为放射治疗的基础技术,近年来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传统的点剂量计算模式转变为图像引导的三维近距离治疗。这一技术革新显著提升了局部肿瘤的覆盖精度,同时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在宫颈癌治疗中,三维近距离放疗的应用改变了沿用多年的A点剂量处方模式,显著提升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为晚期宫颈癌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期待近距离放疗技术未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盛修贵教授:
图片

肿瘤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其中放射治疗在多数肿瘤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近距离放射治疗作为放射治疗的先驱技术,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直肠癌及乳腺癌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治愈率。发展近距离放疗技术对广大肿瘤患者意义重大。希望在以程淑霞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努力下,河南省的近距离放疗学科能够进一步发展,为妇科肿瘤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

PART.03
图片

中国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卓越

为患者生存开辟新道路


近年来,宫颈癌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热点。中国学者在PD-1/PD-L1信号通路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并较早开展了相关临床试验。目前,PD-1抗体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癌及其他实体瘤的治疗,在晚期及中晚期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疗效。此前此类患者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而免疫治疗的介入使部分患者实现了生命延长,甚至达到医学意义上的完全缓解,部分患者生存期已接近十年,充分验证了免疫治疗的长期有效性。

在免疫治疗领域,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药物研发到临床试验,从学术成果发表到新药上市数量,包括单抗、双抗类药物的研发方面,中国已形成领先的技术体系。同时,国产免疫治疗药物的价格优势显著,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可负担的治疗选择,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惠及全球患者。

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宫颈癌患者数量较多。河南省肿瘤医院及省内广大妇瘤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疗效。这些实践经验不仅为我国宫颈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未来技术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宫颈癌诊疗领域的持续发展。

图片
video
PART.04
图片

关注妇科肿瘤早筛早治

规范诊疗为女性保驾护航


针对妇科肿瘤的早防早治,孙志华教授指出宫颈癌是人类肿瘤中病因明确的疾病,其发生与HPV病毒感染直接相关,建议女性群体定期进行HPV病毒筛查。针对外阴癌这一体表肿瘤,孙教授强调早期自我发现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关注自身健康,注重体格检查,获得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

程淑霞教授强调预防环节中健康监测与生活习惯同等重要。她特别提醒公众关注身体异常信号:"若出现外阴结节、瘙痒症状或阴道异常排液、接触性出血等表现,应及时就医。"癌前病变阶段的干预可有效阻断肿瘤进程,即便疾病进展至癌变阶段,现代医学仍具备多种治疗手段。

孙教授随后阐述肿瘤治疗策略:早期患者可通过手术获得根治机会,中晚期患者则可采用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孙教授强调,无论疾病分期如何,积极治疗态度至关重要,国家医疗技术的进步可以为不同阶段患者提供多样化治疗路径。

最后,程教授表示宫颈癌和外阴癌的早期发现可以早期治疗,即便疾病进展至晚期,规范治疗仍可实现根治目标。程教授呼吁广大女性定期进行专业体检,以便实现疾病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图片
video

结语


关爱生命健康,预防妇科肿瘤。在肿瘤防治的漫长道路上,广大医疗工作者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持续的科研探索,推动了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的迭代升级,显著提升了治疗精准性和患者生存率。众多专家学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现代肿瘤诊疗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各界应更加关注妇科肿瘤防治,通过科学普及与技术普惠,实现妇科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我们携手构建一个以科学为基、以人文为魂的健康生态,为女性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图片1.png
曹新平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主诊教授,临床大PI,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放射治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近距离治疗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近距离放疗学组:副组长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宫颈癌质控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广东省放射肿瘤分会近距离放疗学组:组长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瘤MD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抗癌协会放射治疗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

图片2.png
程淑霞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科放疗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河南省临床肿瘤学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近距离治疗学组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宫颈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 常务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 常务委员

长期从事妇科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和临床科研工作

图片3.png

张福泉 教授

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

现任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放疗设备与技术专委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九届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等

中华放射肿瘤杂志编委,中华肿瘤杂志编委等

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主要方向:肿瘤放射治疗、腹部肿瘤和妇科肿瘤放疗、近距离放射治疗、IGRT、ART等

图片5.png
盛修贵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党委副书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卵巢癌、子宫体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地方级领军人才

专业特长:妇科肿瘤疑难、复杂病症的诊治  转化医学研究

从事妇科肿瘤防治工作35年,具备坚实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处理妇科肿瘤领域疑难病症。主持开展新治疗技术6项,为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为首或为主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副主编,《中华肿瘤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等杂志编委。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论文64篇。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03名 。 


图片6.png
孙志华 教授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近距离治疗中心副主任

江苏省肿瘤医院妇科放疗病区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会主委

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专委会妇科肿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委会委员

CSCO妇科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专委会近距离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分会近距离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分会妇科肿瘤学组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常委


本文由程淑霞教授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