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每年十月是国际“乳腺癌防治月”,旨在全球范围内呼吁社会关注乳腺癌,普及“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科学理念。在中国,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对女性健康及公共卫生体系构成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加强乳腺癌防治知识科普,展示我国前沿诊疗进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值此“国际乳腺癌防治月”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携手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特别推出“粉红十月·‘津’心守护——探索乳腺癌诊疗天肿经验”主题活动!
本期,我们荣幸邀请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内科史业辉、张丽教授进行访谈,系统阐述了乳腺癌内科治疗的最新进展与天肿特色管理模式,并围绕如何平衡规范化诊疗与个体化方案、优化不良反应管理、提升患者依从性等临床实践关键问题分享了观点与思考。访谈精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规范化与个体化相互融合
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进行精准施策
在乳腺癌治疗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在标准化框架下实现个体化治疗成为临床实践的关键。史业辉教授指出,规范化治疗是乳腺癌诊疗的基石:"如今,乳腺癌的治疗已形成基于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的规范化路径。这种循证医学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最合适、前沿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获益。"
然而,规范化不等于僵化执行。史业辉教授强调,天肿乳腺内科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乳腺内科专科之一,始终践行"以规范化治疗为指导,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灵活施策"的理念:"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条件、疾病特征、经济状况和药物可及性,在保障疗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
面对难治性及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史业辉教授分享了天肿乳腺内科的三大举措:"首先是将精准检测前移,尽早掌握肿瘤特征;其次是扩大检测范围,包括基因检测和类器官培养加药敏检测;第三是加强科普教育,帮助患者理解精准治疗的意义。"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接受精准治疗的患者不仅提高了疗效,同时因副作用较小而获得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实现了疗效与生活品质的双提升。"
不良反应管理
多学科协作构建全流程防控体系
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乳腺癌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管理日趋复杂,面临新的挑战。张丽教授介绍了科室建立的多学科协作管理机制:"我们从不良反应的鉴别、明确原因、治疗到预防预警,全程借助多学科团队的力量。"在鉴别诊断阶段,团队通过药学、检验和影像学专业等多学科支持,准确区分药物不良反应与基础疾病或疾病进展表现。治疗阶段,针对肝功能异常、心脏毒性、神经毒性等特定问题,邀请相应专科团队参与诊治。"特别是免疫治疗相关的间质性肺炎、免疫性肝损伤等特殊不良反应,我们通过线上会诊平台与呼吸科、消化科等专科专家协作,确保患者得到最及时的专业治疗。"
科室还创新性地开展了多项不良反应管理新举措。张丽教授介绍:"我们不仅是天津市无呕吐病房,还正在开展压力手套预防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同时开发虚拟医生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情感陪伴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治疗依从性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在当前乳腺癌防治已从单一疾病管理转向涵盖躯体、心理、社会与人文关怀的"整合康复"全病程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下,张丽教授认为,提升依从性需要系统化方案:"首先是通过制定专业有效的治疗方案建立患者信任,其次是加强随访管理,关注患者不良反应和心理状态。"
科室构建了全方位的患者管理体系:"我们建立了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在内的全病程管理团队,覆盖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长期随访。同时,通过虚拟医生人工智能程序提供情感陪伴,缓解患者离院后的不安全感,并通过人工随访平台进行个性化随访。”
临床研究开展
前沿探索与患者获益的双重价值
作为国家级中心,天肿乳腺肿瘤内科始终将临床研究作为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引擎。史业辉教授指出,临床研究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接触前沿治疗的机会,更通过严格的质控体系确保患者获益最大化,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科室已建立完善的研究医师、研究护士、研究助理协同服务体系,为每位入组患者提供从筛查、入组到治疗、随访的全流程专业照护。这种系统化的研究服务体系,使临床研究从传统意义上的"最后选择"转变为科室的"优选方案",标志着乳腺癌内科诊疗模式正在实现从常规治疗到创新引领的重要跨越。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临床试验分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药学会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 青委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专委会 青委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专委会 青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个体化诊疗及MDT专委会 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内科专委会青委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审稿人;《乳腺肿瘤内科手册》编者
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发表多篇SCI论文
10月27-31日
请持续关注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
及壹生APP活动专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