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麻醉学科助力公立医院提质增效:“安全+无痛”全周期医疗实践

2025-10-29作者:贺鹏资讯

当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入深水区,麻醉学科已悄然摆脱“手术配角”的传统定位,成为撬动医疗安全、效率与温度的重要“枢纽”——从让患者“不痛”到让医疗“更好”,一场静默而深刻变革正在麻醉学领域展开。

近日,“凝心聚力,共创麻醉学科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在南京召开。人民网记者走进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与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晓东教授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杨建军教授深度对话,共同探讨解析了麻醉学科如何以“全程管理”为理念,赋能外科突破、驱动医院转型,真正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image.png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晓东教授

“生命线”手术室里的“效率密码”:38分钟的衔接革命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手术室日程表上,标注着每台手术的开台时间、衔接时长,记者发现,每天早上首台手术开始的时间几乎都是“8点45分”。对此,王晓东教授解释说医院花了两年时间将首台手术开台时间稳定在这个时间点。与此同时,手术衔接时间也精准控制在38分钟左右,这样的流程优化提高了手术平台的周转,保障了优质资源的高效利用。”

效率提升的关键,藏在麻醉科的“中枢调度”功能里。王晓东教授用机场来比喻:“麻醉科如同机场塔台,外科医生是航空公司,手术间则是跑道。塔台高效统筹,航班才能准点起降。”在这套体系里,麻醉医生要提前评估患者状况、优化术前准备,还需统筹协调外科医生的手术安排,确保整个围术期流程顺畅运行。


image.png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杨建军教授

麻醉效率的提升,不仅带来的除了手术量的增长,也优化了医患双方的诊疗体验。“患者不必因为手术延迟而长时间空腹等待至深夜,医护人员也能避免疲劳作战,用最短的时间,最安全、最有效地完成手术室的工作,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有效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王晓东教授强调。


麻醉学科发展质变:从“保命”到“保生活质量”

麻醉学科正经历从 “保命”到 “保生活质量”的深刻转变,这一变化首先体现在对麻醉医生角色的认知更新上。“会有人认为麻醉医生只是打一针就完事,但事实远非如此。”杨建军教授强调,麻醉医生的责任始于“打针”,而非止于“打针”。

传统认知中,麻醉科是“手术室的守护者”,负责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但随着医学理念与技术双轨进化,麻醉学科的职能早已跨越单一时间点和物理空间的局限。杨建军教授介绍,这种变化背后,是麻醉学科定位的根本性调整。传统认知里,麻醉医生的职责就是“让手术患者睡一觉”。如今,麻醉已延伸至术前评估、术中精准调控、术后康复管理的全流程。“以前关注手术能不能成,现在追求患者能不能笑着出院、回归正常生活。围术期不再仅指手术那几个小时,而是从决定手术开始,直至术后一个月内的完整周期。这意味着我们要对患者的中期预后负责,哪怕他出院了。”杨建军教授解释道。


未来已来:当麻醉遇上舒适化医疗

随着麻醉学科的持续发展, “无痛医院”建设正成为医疗领域的一大创新方向。除了大众熟知的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麻醉技术正拓展至慢病治疗、肿瘤治疗等领域。“无痛技术的成熟,极大地拓展了麻醉服务的边界。在建设‘无痛医院’过程中,麻醉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王晓东教授表示。

国家卫健委2023年启动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让这场变革有了政策加持。方案明确提出,鼓励三级医院积极探索建立覆盖门急诊和住院全流程服务的疼痛管理新模式[2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2023).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3〕11号)]。“这不是冷冰冰的指标和要求,而是患者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杨建军教授说。

“在现阶段的科技发展背景下,麻醉学科的发展更加重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以及创新药物研发成果,通过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实施全面干预,麻醉科致力于减少不良结局,推动患者从手术安全到生活质量实质性提升,以期真正实现从‘麻醉’到‘围术期医学’的跨越。”王晓东教授说。



声明:若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本内容由默沙东中国提供支持。

审批编号:09-2026-CN-XBR-02205

审批有效期:2026年9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