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魏奉才教授
1975年,魏奉才以优异的成绩从青岛医学院医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了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与新中国同龄的他那一年26岁,满怀一腔热血,踌躇满志,下决心要在临床无论内外妇儿哪个科,干出一番事业来。可他万万没想到,医院让他去口腔科报到,这让他很不情愿。当时全国只有北医、华西、四医大和上海第二医学院有口腔系,口腔医生奇缺,齐鲁医院口腔科必须由临床医学的毕业生充实队伍。尽管不情愿,魏奉才还是接受了医院的安排,在口腔领域一做就是44年,从不情愿到热爱;从一名口腔科小大夫,到知名颌面外科专家、山东省口腔医学会会长、山医口腔医学院院长、齐鲁医院院长,这期间经历了多个身份的转变,而他最喜欢的身份,始终是口腔医生。
感受差距与发展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魏奉才最能感受到祖国70年来的巨变,这种变化在近30年尤为明显。我们的采访安排在齐鲁医院口腔科门诊,“这是口内(科)、这是口外,这是正畸”,魏奉才先带我们参观了一圈儿,“现在看病的流程真是方便先进了,从挂号到诊治再到交费取药,在口腔科就可以全部完成,不用东跑西跑,口腔颌面外科的各种手术,我们这儿基本都能完成,病人也不用跑到北京上海了”。见证了齐鲁医院口腔科几十年的发展,魏奉才感慨万千。1986年山东省选拔了包括魏奉才在内的4名口腔医生远赴加拿大里加纳大学口腔医院研修学习。在加拿大,魏奉才切身感受到国内口腔卫生健康与加拿大的巨大差距。上世纪80年代口腔种植、加工厂在加拿大已经很普及很成熟,但对于魏奉才来说却还是新名词,尤其是加拿大在口腔预防、口腔卫生保健领域的理念、技术和重视程度,同当时国内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在加拿大的每一天,他都恨不得当两天用,想方设法多学多看多记。同去的4个人中,其他3个都留在了加拿大,只有魏奉才完成学习后回国了。“那个时候人们都觉得留在国外是正常的,回来反而让人觉得很诧异”,魏奉才非常理解那三位医生的选择,也不是没有动摇过,但他想起了临出国时医院院长和书记亲自送他到火车站,想起了科里同事们的期待,1 年之后他还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医院。
坚持发展口腔颌面外科
1988年他成为齐鲁医院口腔科主任,从此带领着他的团队在口腔尤其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辛勤耕耘,积极探索。
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魏奉才一直认为,公立口腔医院或口腔科一定要开展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口腔颌面外科更贴近大的临床医学,会让医生有巨大的成就感”。工作开展之初,他们也是经历了种种困难。
1994 年,他们接诊了山东东营一位19岁的小伙子,患有严重的下颌前突(俗称地包天),需要进行矫正手术。此前魏奉才虽然学习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但还没有开展一例手术,而且手术需要的一些器械如来复锯、拉钩等也不具备。憋着一股劲儿的他决心一定要做这台手术,他亲自跟后勤器械科师傅一同研究、加工制作出手术需要的器械,反复推敲手术方案,终于成功完成了齐鲁医院口腔科第一例下颌前突矫正手术。此后,魏奉才一直保持该学科在省内的领先地位,成为山东省口腔颌面外科的一面旗帜。
病人始终是第一位
在魏奉才成长的道路上,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两位研究生导师—— 山医的孙涌泉教授和华西的王翰章教授。魏奉才1984年获得口腔医学硕士学位,他是孙涌泉的第一个研究生,也是全山东省第一个口腔专业的研究生。虽然师从孙涌泉,但当时山医还没有口腔硕士学位授予资格,魏奉才的硕士学位是华西授予的,华西的王翰章教授也是他的课题指导老师。有幸得到两位口腔界前辈的言传身教,让魏奉才受益终生。在他眼里,两位老师亦师亦父,除了教给他如何做学问,还教给他如何对待病患。老师们的一举一动,他看在眼里,学在行动中。
1989 年他接诊了一位40多岁来自齐河的农民,患者是严重咽峡蜂窝织炎,已经压迫呼吸道,出现呼吸困难,必须收入院采取治疗措施,否则有生命危险,但当时口腔科已经没有空床,更为难的是患者经济非常困难,根本交不起住院费。这时候魏奉才亲自到住院处,“这个病人一定要收进来,要不然就没命了,我做他的担保。”最终口腔科加床收了病人。经过及时治疗,患者很快康复了,医院也免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如今,魏奉才自己的学生已是桃李满天下,像孙涌泉教授和王翰章教授要求他那样,他也要求自己的学生精进业务,不断创新手术,同时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病人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除了是一位知名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家,魏奉才还从1999年至2011年,担任了12年的齐鲁医院院长,口腔医生做三甲综合医院院长,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如今70岁的魏奉才早已从院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每周四上午的专家门诊基本雷打不动,我们的采访几次由于病人需要魏奉才亲自去看而中断,他说,他愿意在口腔医生这个位子上干一辈子。
(中国医学论坛报 郑桂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