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COVID-19 mRNA疫苗CS-2034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发表期刊:《感染杂志》[J lnfect,IF(2022):28.2]
通讯作者:董瑞华
第一作者:金志丽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型病房
推荐理由
该研究评估了康希诺生物公司生产的COVID-19 mRNA疫苗CS-2034在中国健康成人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性良好,可诱导产生高滴度的S-RBD IgG抗体,研究结果支持该疫苗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为新冠疫苗的研发做出了贡献。
研究解读
研究人员评估了COVID-19 mRNA疫苗(CS-2034)在中国健康成人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剂量探索、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试验招募40名18~59岁的健康成年受试者,受试者被分为低剂量组(接受含有30 μg mRNA的CS-2034疫苗或0.3 ml 5型腺病毒载体的安慰剂)和高剂量组(接受含有50 μg mRNA的CS-2034疫苗或0.5 ml 5型腺病毒载体的安慰剂)。免疫计划为在第0天和第21天随机分配以3:1的比例接受mRNA疫苗或安慰剂。每个剂量组的前6名受试者为哨兵,研究从低剂量到高剂量、从哨兵组到非哨兵组进行。在第1剂注射前(第0天)、第2剂注射前(第21天)、第2剂注射后14天(第35天)和第2剂注射后28天(第49天)进行血液样本采集,以评估CS-2034疫苗的免疫原性,在两剂免疫后28天内进行受试者的安全性随访。
在2022年5月17日至2022年8月8日期间,共有155名18-59岁的受试者参与了筛选。最终40名受试者成功入组(低剂量组15名,高剂量组15名,安慰剂组10名)。在两剂免疫后28天内,所有不良反应主要是1级(轻度)或2级(中度),没有发生4级或更高级别的不良事件。根据对BA.1株的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S-RBD)IgG抗体的分析,在完全接种疫苗后第28天,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安慰剂组抗体的血清转化率分别为100.00%、93.33%和0.00%,抗体的GMT分别为810.0(95%CI:511.4~1283.0)、832.2(95%CI:368.1~1881.6)和15.0(95%CI:15.0~15.0),GMI分别为54.00(95%CI:34.09~85.53)、55.48(95%CI:24.54~125.44)和1.00(95%CI:1.00-1.00)。根据CD3+/CD4+细胞细胞因子反应的分析,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完全接种疫苗后14天和28天,IL-2+、IL-4+、IFN-γ+和TNF-α+细胞的百分比均有所增加,高剂量组的增加最为明显。研究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性良好,可诱导产生高滴度的S-RBD IgG抗体,研究结果支持该疫苗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研究成果“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the COVID-19 mRNA vaccine CS-2034: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se-exploration,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Phase Ⅰ clinical trial in healthy Chinese adults”于2023年发表于感染病学顶级期刊《感染杂志》(Journal of Infection)(中国科学院1区,IF:28.2),该期刊影响力在感染病领域排名全球第三位。
董瑞华主任:预防用疫苗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主要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医疗机构作为主要研究单位在疫苗早期临床试验中的参与度并不高,仅有极少数医疗机构具有开展疫苗临床试验的经验。然而,疫苗临床试验并不同于上市后疫苗的常规接种,疫苗临床试验中特别是核酸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等新型疫苗,其组成复杂,首次应用于人体时未知风险高,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需要配备更高要求的医疗抢救和突发情况应对能力,因此医疗机构作为疫苗临床试验主要研究单位具备较大优势。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针对变异毒株进行疫苗研发需求十分迫切。“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型病房迅速动员全科同事进行全方位抗疫保障支援。根据疫苗临床试验要求,科室完成试验现场环境、人员配备、标准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旨在提高以医疗机构作为疫苗临床试验主要研究单位的储备能力。
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型病房作为组长单位牵头,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共同实施了由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和康希诺(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办的在18岁及以上成人中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该项目于2022年4月26日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22年5月12日完成项目启动,2022年5月17日成功入组首例受试者,项目顺利实施。
研究背后
医疗机构作为疫苗早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单位不仅可以提高疫苗临床试验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助于增强医疗机构开展大型临床研究的能力。2019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明确了,在符合规定条件的三级医疗机构内可以依法开展疫苗临床试验,在此时间内,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型病房就开始着手搭建相关的试验需要场地(包括实验室),配套的SOP等体系,以及设置和培训相关的研究人员。
2022年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型病房作为主要研究单位承担了3项疫苗临床试验,在场地环境、人员配备、受试者权益保护、质量控制等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研究成果已于2023年发表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以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开展疫苗临床试验的流程探究。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型病房夯实基础不断创新,明确医疗机构开展预防用疫苗上市前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医疗机构作为疫苗临床试验主要研究单位的储备能力,致力于为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试验过程中,为了更加及时准确的评估mRNA疫苗的细胞免疫作用,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送往位于南京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面对无法保证的远距离运输,疫苗免疫原性评价面临无法按计划完成的风险,研究者团队迅速与申办方和第三方检验单位进行高效沟通,采取应急预案。基于研究中心之前搭建的高标准实验室体系,以及充足的专业人才储备和灵活开放的管理环境,在符合规范性要求的条件下,快速组建起一支由医疗机构、申办方、检测单位共同组成的三方合作团队,将本次无法外送的样本高效、及时的进行处理检测,避免了样本失效的风险及其对项目带来的不良影响。
作者介绍
通讯作者
董瑞华
研究员,博士学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型病房科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一作者
金志丽
医师,博士学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型病房研究医生
团队介绍
2020年获北京市卫健委评定首批“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建有一个病区和一个临床药理实验室,总面积1500m2,床位数50张。
一、临床试验平台化的服务支撑能力。定位于Ⅱ、Ⅲ期及Ⅳ期临床试验等临床治疗内容。首创“共享综合”服务模式,共享研究型病房平台,综合全院的临床资源,为合作方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研究效率和质量。
二、临床试验专业化的科研创新能力。定位于Ⅰ、Ⅱ期及0期临床试验等早期临床药理学相关内容。建立华北地区首个同位素示踪病房,满足创新药物质平衡试验。为在研项目提供on-site就地及时检测支持,填补8~12小时样本处理的试验需求。
三、专职、高层次人才和信息化技术实力。21人全职,其中博士8人,双硕士1人,硕士3人。打造了首个研究型病房智能化生态管理系统和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系统。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