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老黄(化名)因为持续的肚子痛
和逐渐加重的黄疸
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就诊
做了CT检查后,医生发现老黄的左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狭窄,而血液检测中的肿瘤标志物CA199也异常升高,这一切迹象都强烈指向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可能性——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和家属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
老黄的妻子回忆起那段日子时说道,“要是真得了癌症,可能得开大刀,说不定还得切掉半边肝。这个结果对我们来说简直像晴天霹雳。”
对于医疗团队而言,情况同样复杂且棘手。虽然传统的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一些重要信息,看出一些问题,但对于区分良性和恶性早期病变的帮助有限,不像胃肠镜那样可以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活检。这样一来,制定一个既安全又能确保彻底治疗的手术方案变得极其困难。
“没有明确的病理证据支持,任何手术决策都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主刀医生解释道,“我们深知每一步选择都将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正当大家感到进退两难之际,院区引进的全新诊断工具——胆胰子镜直视系统,派上了大用场。经过详细的讨论和评估后,团队一致认为这是揭开谜底的最佳途径。
胆胰子镜直视系统
这个高科技设备就像给医生装上了“透视眼”,使得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胆胰管内部结构,不仅能看到前所未有的高清图,而且能够在可疑区域进行精确活检,从而获取准确的病理结果。
老黄一家在充分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后,决定将健康托付给浙大邵逸夫医院大运河普外科团队。在内镜中心团队和麻醉科团队的全力协助下,普外科方海星副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开展大运河院区首例胆胰子镜直视下胆道探查及活检术。
在胆胰子镜直视系统的帮助下,医生们清晰地看到胆道里面的情况,发现肝门部胆管左侧壁局部隆起,黏膜不光整,质脆易出血。取活检检查,最终的病理结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消息:不是恶性的胆管癌,而是由慢性炎症引发的变化。
明确诊断后,老黄一家人松了一口气,不用做大手术了,只需要更温和、对身体负担较小的微创治疗。术后,老黄的梗阻性黄疸退了,CA199回归正常,顺利出院回家。
胆胰子镜直视下胆道探查图像:(1)可见肝门部胆管左侧壁局部隆起,黏膜不光整,质脆易出血;(2)活检钳直视下活检。
“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老黄的女儿激动地说,“感谢医院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让我们躲过一劫。”
这个案例不仅彰显了现代医学技术的力量,也为那些处于类似困境中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胆胰子镜直视系统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内镜工具,核心优势在于它提供的实时、高分辨图像,使医生可以在自然腔道中直观地查看胆胰管内部情况。此外,该技术还支持激光碎石、取样活检、无射线ERCP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复杂病例的确诊率,减少了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对于像老黄这样具有典型但非特异性症状的患者来说,胆胰子镜直视技术无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有助于明确病因并制定最佳治疗策略。
肝胆胰系统曾被称为“消化道的最后盲区”,其病变早期不易被诊断,传统的ERCP只能进入十二指肠降部,无法直接进入胆胰管内部观察,技术呈现的是二维造影图像,且无法对胆胰管内部病变进行精准活检和介入治疗。
而ERCP联合胆胰子镜直视系统,突破了传统内镜诊疗盲区,可清晰探查胆胰管疾病,并能进行精准活检和治疗,从而提高胆胰疾病检出率,代表了胆胰疾病诊疗高清时代的来临。
●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针对胆胰管病变首选的内镜微创诊治手段,但ERCP只能通过造影来显现胆管和胰管疾病的间接特征,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做到直视。
●胆胰子镜直视系统就是一个小小的内窥镜,直径不超过4毫米,可以通过十二指肠镜的工作钳道进入到胆管、胰管中,简单来说就是十二指肠镜内套了一个细的小内镜,所以又称为 “镜中镜”或“子镜”。有了它,我们就能看到胆胰系统最后的盲区,帮我们“直视”以往不能看到的“盲区”,让微小的病变也无处遁形。
胆胰子镜直视系统适用于多种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当传统ERCP难以获得满意结果时。具体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❶清晰地观察胆胰管区域,直视下观察、鉴别胆胰管的病变。
❷直视下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鉴别良恶性病变。
❸对于胆胰管内结石,进行激光碎石。
❹对于部分胆管肿瘤,可通过结合射频消融及光动力等技术进一步治疗,避免开腹手术。
❺其他适应证:还包括某些类型的先天性胆道异常,术后胆漏等。
来源:邵逸夫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