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期山西白求恩医院举行的“MDT样板间——肺癌全病程管理talk show”圆满落幕。六位来自肿瘤科、放射科、病理科、胸外科、心内科、精神科的顶尖专家,以临床实践为笔,勾勒出肺癌全周期管理的科学图谱。本文基于访谈实录,系统梳理六大学科核心观点,呈现肺癌诊疗的精准化、个体化、多学科协作新范式。
肿瘤科(张俊平教授):从靶向突破到全周期覆盖
治疗理念
肺癌管理需构建“早筛-精准诊断-多学科协作”闭环,强调根据分期、驱动基因状态(如EGFR、ALK)制定个体化方案,尤其关注奥克阳性(ALK融合)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价值。
技术特色
靶向药物迭代:一代(克唑替尼)→二代(阿来替尼、塞瑞替尼)→三代(洛拉替尼),五年随访数据显示,PFS(无进展生存期)从10.9个月延长至60个月,洛拉替尼被定义为针对“钻石突变”钻石药物。
脑转移控制:洛拉替尼对脑转移控制率达96%,五年生存率60%,实现肺癌慢性病管理目标。
并发症干预
低钠血症预警:强调筛查低剂量螺旋CT的重要性,早期发现肺结节(仅5%可能恶变),避免过度恐慌。
精神症状管理:洛拉替尼可能引发幻觉、焦虑,需通过小剂量诱导缓冲治疗,并与精神科MDT协作干预。
放射科(吴山教授):影像技术赋能全程监测
治疗理念
影像学评估贯穿肺癌诊疗全周期,重点关注骨转移、脑转移的早期识别与疗效动态监测。
技术特色
骨转移评估:ECT(高敏感性)、全身PET-CT(代谢与结构评估)、骨MRI(早期骨髓水肿检测)三重技术联动。
脑转移量化:增强MRI薄层扫描结合AI自动分割技术,精准识别小转移灶。
AI辅助诊断:基于CNN的肺内转移灶、骨破坏灶自动识别系统,减少人工误差。
并发症干预
耐药性监测:通过胸部CT、脑部MRI及AI分析,识别靶病灶进展或新发病灶(如脑部小灶多发)。
鉴别诊断:放疗后病灶与放射性肺炎的影像特征区分,需结合治疗反应综合研判。
病理科(王林教授):分子分型奠定精准基石
治疗理念
病理分型是精准治疗的基础,需明确非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与小细胞肺癌的分子特征差异。
技术特色
腺癌检测:驱动基因变异率高(如EGFR、ALK),免疫组化标记物(TTF-1、CK7)辅助识别。
鳞癌检测:角化珠形成、细胞间桥特征,驱动基因变异较少,但检测可指导靶向治疗。
融合基因检测:ALK、ROS1为必检基因,优先选择肿瘤组织样本,检测方法包括FISH、RT-PCR、二代测序。
并发症干预
耐药机制监测:通过RNA或蛋白水平检测,识别奥克基因变异或旁路激活。
临床病理沟通:检测前评估标本质量,检测后解读报告,疑难病例需多学科讨论。
胸外科(柴立勋教授):手术与药物协同创新
治疗理念
提倡“早期手术+辅助/新辅助治疗”模式,尤其关注奥克突变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
技术特色
辅助治疗:阿莱替尼用于Ⅱ-ⅢA期术后辅助治疗,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新辅助治疗:洛拉替尼诱导治疗3周期(84天),MPR率(主要病理缓解)达77%,PCR率(病理完全缓解)达23%,部分不可切除病例转化为可手术。
MDT协作:术前精准评估(影像科、病理科联合分析),术中动态调整方案,术后病理确认MPR效果。
并发症干预
手术风险控制:新辅助治疗后肿瘤与血管粘连增加,需精细化操作避免损伤。
围手术期管理:监测免疫治疗相关肺炎,及时调整手术时机。
心内科(杨立峰教授):心血管毒性全程管控
治疗理念
关注肿瘤治疗的心血管毒性,提出“基线评估-动态监测-分层干预”模式。
技术特色
血脂管理:洛拉替尼导致高胆固醇血症(81%)、高甘油三酯血症(60%),按ASCVD风险分层干预(低危:生活方式调整;中高危:他汀类/贝特类药物)。
心脏毒性监测:基线心电图、心脏超声,高危患者需BNP检测、六分钟步行试验。
并发症干预
高脂血症处理:原发性和继发性(糖尿病、甲减)需区别治疗,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10mmol/L)暂停洛拉替尼。
心脏功能保护:避免心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可能加重毒性的药物,定期评估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
精神科(崔晓红教授):心理干预提升生存质量
治疗理念
强调精神心理症状对肺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免疫功能及生存期的影响,需早期识别与干预。
技术特色
症状评估:认知功能(定向力、记忆力)、情绪(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的量化量表应用。
MDT协作:与肿瘤科、影像科联合鉴别精神症状原因(如颅内转移、药物毒性)。
并发症干预
分级管理:一级(轻度):观察或减量;二级/三级:暂停用药,恢复后降级;四级(严重):永久停药。
家属教育:指导家属观察患者情绪波动、睡眠改变及抑郁倾向,记录症状日记辅助诊断。
本次访谈揭示,肺癌治疗已从单兵作战转向“病理-影像-肿瘤内科-外科-心内-精神”六大学科体系化协同。山西白求恩医院通过MDT样板间建设,将全病程管理理念落地为可复制的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了从早期筛查到晚期姑息治疗的全周期解决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