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精准抗感染专项典型病例专栏:CRO感染诊疗策略

2025-08-08作者:liuy资讯

在全球微生物耐药性日益凸显、公共卫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的背景下,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的蔓延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其高耐药率、广地域性及高致死率特性,持续考验着现代医疗体系的应对能力。从CHINET监测数据来看,我国CRO检出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地域差异明显,且感染危险因素复杂,治疗药物选择有限,给临床诊疗带来巨大难题。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作为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代表药物,为应对CRO感染带来了重要希望。本期邀请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高玉娟副主任医师分享临床典型案例,并特邀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邱晓华副主任医师进行专家点评,探讨CRO感染的诊疗策略。



【病例介绍】
专家简历
图片1.png

高玉娟 副主任医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医学博士、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工作秘书

江苏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工作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专家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衰老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中的机制研究

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多篇,主持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基本情况


患者男,75岁,因反复咳痰气喘入院

现病史:既往帕金森病史十年,自 2023年以来反复出现严重肺部感染住院。

既往住院情况如下:

第一次住院(2024.05.22-2024.07.02):病原学结果提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显示对所有可选抗生素敏感,初始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后感染加重,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感染继续加重,出现高热及严重Ⅱ型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继而,血培养及尿培养均提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阳性,且出现对绝大多数可用抗生素耐药,换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继续抗感染治疗。一周后血培养、尿培养均转为阴性,抗感染治疗20余天好转出院。

图1 第一次入院病原学结果

图2  第一次入院血培养和尿培养病原学结果变化

图3 第一次入院治疗前后CT检查结果对比

第二次入院(2024.07.18-2024.08.06):病原学提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阳性,且药敏结果显示,仅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故而继续予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抗感染治疗2周,病情好转,再次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提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阳性,同时,药敏结果显示,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敏感。

图4 第二次入院治疗前后病原学结果

图5 第二次入院治疗前后CT检查结果对比

第三次入院(2024.12.11-2024.12.31 住院):病原学结果提示肺炎克雷伯菌(+++),且药敏结果提示,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依拉环素敏感,继而予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15天,经治疗后病情稳定,但病原学结果依旧提示肺炎克雷伯菌(+),且药敏结果提示,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出现耐药。

图6 第三次入院治疗前后病原学结果


本次入院(2025年5月再次入院)


入院原因:因咳嗽咳痰气喘再次入院。

查体:神志清,精神萎,消瘦,胸廓外形正常,双侧呼吸运动对称,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两下肺可及湿啰音。心音可,心律齐,无明显心脏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张力增高,右上肢肌力 4 级,左上肢肌力 3 级,双下肢肌力1级。

辅助检查:

  • 急诊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9.2*10⁹/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 79.4%(↑),血红蛋白量 101g/L(↓),超敏C反应蛋白48.48mg/L(↑)。

  • 肝肾功能及心肌酶:钠 129.5mmol/L(↓),钾 4.21mmol/L,氯96.6mmol/L(↓),肌酐 28.3μmol/L(↓),尿酸 142μmol/L(↓),葡萄糖 5.7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8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7U/L,白蛋白 34.9g/L(↓),肌酸激酶 < 20U/L(↓),高敏肌钙蛋白 T0.016μg/L。

  • 入院血气分析(吸氧 5L/min):pH7.439,PO₂107mmHg,PCO₂ 37.5mmHg,BE 1mmol/L,Na 132mmol/L,K3.9mmol/L。

图7 第四次入院影像学检查结果


诊断


1.重症肺炎

2.Ⅰ型呼吸衰竭

3.帕金森病

4.轻度贫血

5.电解质紊乱


病原学检查结果


  • 肺泡灌洗液结核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测定:阴性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 呼吸道六项:阴性

  • G试验、GM试验(血液):均为阴性

  • 痰抗酸杆菌涂片:阴性

  • 肺泡灌洗液GM:1.25(↑)

图8 采集标本


治疗过程


先予以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因肺泡灌洗液GM阳性,加用伏立康唑,继而,病原学及药敏结果提示鲍曼不动杆菌(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敏感,其余均耐药)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阳性(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依拉环素敏感,其余均耐药),继而将美罗培南改为替加环素+多黏菌素。

图9 本次入院病原学结果

图10  本次治疗过程(一)

图11  治疗变化

治疗第5天凌晨开始,患者血气分析发生一系列变化,pH 7.173,PCO2 85.5mmHg,PO2 218mmHg,BE -0.5mmol/L,Na 131mmol/L,K 4.66mmol/L。当天中午,血气分析进一步变化,pH 7.082,PCO2 107.9mmHg,PO2 204mmHg,BE -2.0mmol/L,Na 134mmol/L,K 4.43mmol/L。将伏立康唑换为艾沙康唑,继而,将替加环素+多黏菌素换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多黏菌素,治疗15天。

图12  本次入院治疗过程(二)

图13 本次治疗前后影像学对比


治疗结果


体温稳定,痰量减少,间断使用无创呼吸机,复查痰培养阴性,第三次 GM 阴性,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


病例小结与思考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显示,我国CRO的检出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耐药形势严峻,主要包括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等类型。2021年数据显示,部分地区CRKP检出率超过34%,CRAB超过39%,CRPA超过72%,且各类型耐药菌的检出率在全国范围内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CRO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既往多次或长期住院、入住ICU、接受侵入性检查或治疗、近期接受手术,以及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定植等,其中肠道CRE定植是危重症及血液肿瘤等患者继发感染的重要高危因素。CRO感染患者病情往往较重,治疗药物有限,病死率较高,及时给予有效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对于CRO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中国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2022 IDSA指南等均指出,需依据CRO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抗菌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应结合最可能的病原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可能的感染源及患者特殊因素(如严重青霉素过敏、慢性肾病等)。

目前,用于治疗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等。其中,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优势明显,对于CRKP菌血症、CRE及MDR-PA感染的单药治疗临床成功率分别为85%、70.9%及69.8%,且肾毒性较低,在治疗CRKP菌血症时,治疗结束时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低于碳青霉烯类联合黏菌素等方案。相关指南对CRO感染的诊治与防控提出了明确建议。《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强调规范诊治方案和防控策略,限制碳青霉烯类作为CRE经验性治疗药物;2022年IDSA指南推荐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作为CRE感染首选药物,替加环素为替代方案;2019年《中国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则提出采取集束化防控措施,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消毒等,并加强抗菌药物管控。

总体而言,我国CRO耐药形势严峻,临床需重视及时有效的经验性治疗,优先选择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药物,并严格遵循指南规范,加强感染防控,以降低CRO感染的危害。


【病例点评】

专家简历
图片15.png

邱晓华 副主任医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医学博士,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江苏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呼吸重症学组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器官功能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检验与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CRO包括CRE、CRPA和CRAB,在重症感染患者中较为常见。由于其可选择治疗药物有限,且患者基础病情严重,感染CRO的患者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CRO对抗菌药物(如多黏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的耐药率仍在持续攀升,耐药形势依旧严峻,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本病例患者主要为CRKP反复、多部位感染。CRKP是近20年检出率增长最快的CRO类型,其检出率从2005年的3%升至目前的近30%,其耐药主要机制以产耐碳青霉烯酶为主,其他机制还包括膜孔蛋白缺失、外排泵激活及生物膜形成等。

在用药选择方面,目前推荐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为代表的新型酶抑制剂作为CRKP的首选用药;若为产B类酶(如金属酶)的菌株,则考虑加用氨曲南联合治疗。此外,替加环素、多黏菌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也可作为备选方案。但由于耐药性、安全性及疗效等多方面原因,传统“三剑客”仍无法解决临床所有难题,因此,其他新型酶抑制剂,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瑞来巴坦、新型四环素类衍生物依拉环素及低毒性多黏菌素类药物、头孢地尔等药物逐步在临床应用,但因为可及性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临床应用经验仍需进一步积累。

由于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患者人群存在差异,CRKP的产酶类型亦有所不同,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应进行酶型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助力临床实现个体化、精准化用药选择。本例患者后期出现CRKP和CRAB混合感染,显著增加了治疗难度。研究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之间存在互养作用,同时合并感染时可导致病菌毒力增加,且易通过质粒传递耐药基因升高泛耐药风险,互相提供抗生素交叉保护。因此,此类患者病情常更加凶险,预后极差。目前,针对混合CRO感染的治疗方案尚缺乏统一标准,治疗方案选择需兼顾不同致病菌及其耐药机制,故常需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并应尽可能兼顾安全性。对于复杂病例,联合用药时开展联合药敏试验,可能有助于精准制定抗感染方案。

审校|高玉娟教授、邱晓华教授

整理|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雏菊



感谢齐鲁制药对本项目的公益支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