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3年神经科领域进展盘点】自身免疫性脑炎——华山团队研究篇

2024-01-14作者:李稳资讯
原创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向军


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脑炎的认识,并成为近十余年持续的研究热点。2023年依旧有不少关于AE的研究发现。在《【2023年神经科领域进展盘点】自身免疫性脑炎——国际重要进展篇》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自身免疫性脑炎亚专业组从五大维度回顾年度重磅研究数据,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盘点。本期,《【2023年神经科领域进展盘点】自身免疫性脑炎——华山团队研究篇》精彩继续。

0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神经系统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神经系统表现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国内尚缺乏相关问题的基于循证医学研究的共识。对此,陈向军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邵凌云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关鸿志教授牵头发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共识以临床问题为中心,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接受神经系统评估、全身炎症性反应或中枢神经系统(CNS)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病、脑/脊髓炎的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治疗等临床关心问题进行了推荐和推荐说明,为新冠病毒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02

儿童AE诊疗


神经系统自身抗体相关谱系疾病种类繁多、分类复杂,尽管AE相关综合征属于少见疾病,但其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癫痫发作、精神异常、认知障碍等,已经成为儿科神经内科特别是住院病例中的常见病种。目前AE已成为儿童神经免疫疾病新的研究热点。陈向军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周水珍教授特邀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诊疗的思考”的述评。该述评对儿童AE诊疗中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论述。重点探讨了儿童抗NMDAR脑炎的诊疗共识推荐、儿童罕见AE的诊疗认识尚不足、儿童抗体阴性AE的误诊及诊疗策略以及儿童AE诊疗中抗体检测与评价。在展望中,述评认为抗体阴性的AE是临床诊断的难点,重叠抗体的AE以及AE相关的重叠综合征逐渐被认识与关注,临床医生应以核心症状明确责任抗体,治疗方面如何选择兼备疗效和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案,何时终止治疗仍然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

03

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中的临床表型研究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细胞病是一种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的抗体依赖性CNS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既往的研究主要认为其累及CNS的脑膜、脑实质、脊髓和视神经等部位。然而对该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发生比例和表型的详细描述仍然缺乏。陈向军教授课题组从2017年~2021年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患者中筛选出存在周围神经病的患者21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所有患者均在CNS累及的症状基础上出现周围神经病表现。下肢是运动和感觉症状最常累及的区域,肌电图主要表现为下肢运动纤维累及,且以轴索损害为主。接受免疫治疗后患者周围神经病症状有所缓解,但存在四肢瘫的患者预后不良,且周围神经病后遗症是造成预后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一研究扩展了该病的临床表型谱,提示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该病的周围神经病表现。


04

基于TSPO PET和症状聚类分析的抗LGI1脑炎神经炎症模式特征分析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 蛋白(LGI1)抗体介导的脑炎是边缘叶脑炎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对于抗LGI1脑炎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典型临床症状的判别,如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FBDS)、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和顽固性低钠血症等,以及传统的影像学(如MRI)、脑电图和自身抗体检查。然而,除了严重的神经元损伤而导致脑实质明显肿胀或萎缩的患者,MRI检查很难发现明显的病灶,且脑电图检查往往特异性不足。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更为有效的检查手段对抗LGI1脑炎患者进行评估。陈向军教授团队利用放射性配体[18F]DPA-714标记转位蛋白(18-kDa Translocator protein, TSPO)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PET)探讨反映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新兴分子影像学技术在临床诊治抗LGI1脑炎中的价值。该研究将TSPO PET分子显影技术与前瞻性AE队列结合,发现抗LGI脑炎在TSPO PET中具有特定的分子显影模式,其异常信号分布脑区及强度在不同亚组的患者中有所差异,提示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模式与抗LGI1脑炎临床表型之间存在潜在关联,反映了TSPO PET应用于AE诊疗过程中的潜在价值。

05

CSF-OCB在中国MS患者中阳性率及其与临床表型关系


从自身免疫到感染性疾病,B细胞在CNS的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发性硬化症 (MS)是一种以CNS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的免疫介导性疾病。MS好发于青壮年,女性更为多见,影响着全球280万人。MS病因尚不明确,其病变具有时间多发 ( DIT) 和空间多发 (DIS) 的特点。早期诊断有助于实现早期治疗并改善长期预后。然而由于MS发病症状和临床证据的不典型性,实现早期精确诊断仍面临很大挑战。2017年McDonald MS诊断标准对脑脊液 (CSF) 检查的诊断价值作了更新,强调了CSF检查的重要性。目前,CSF寡克隆区带 (OCB)检测在MS中具有出色的诊断性能,可作为支持MS诊断中DIT的证据,但其在经过全国多中心验证的统一的中国实验室标准流程(SOP)下的诊断性能,包括其与MS患者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尚无全国性的研究数据。


2023年11月16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向军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IF=7.3)上发表了有关脑脊液寡克隆区带(CSF-OCB)在中国MS患者中阳性率及其与临床表型关系的研究,这也是该领域全国首个多中心研究。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中国MS患者CSF-OCB阳性率及其诊断性能的全国性数据,并且CSF-OCB检测采用的是经过全国多中心验证的统一的SOP。中国MS患者CSF-OCB阳性率为76.4%;CSF-OCB在区分MS和其他CNS疾病方面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中国MS患者CSF-OCB阳性率与纬度、海拔高度相关。

06

AE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

AE相关的IST研究

01

人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抗体(GABABR)检测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临床试验;

02

水通道蛋白抗体(AQP4 Ab)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使用真实世界数据开展上市后研究;

03

一项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或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脑炎患者中评价萨特利珠单抗的有效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的Ⅲ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篮式研究;

04

一项在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AQP4抗体阳性患者中观察萨特利珠单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多中心、单臂、开放性、单药治疗或联合基线治疗的上市后研究;

05

一项评价BAT4406F注射液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Ⅱ/Ⅲ期临床研究等。


AE相关的IIT研究

01

环境温度与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的相关性研究;

02

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精准诊治最优策略研究;

03

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寡克隆带检测(“CNS-OCB”)的临床研究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