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上图进入专题
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陈鲁原
哮喘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具有共同的炎症性病理生理学基础。与没有哮喘的患者相比,患有哮喘的患者经历了更高水平的慢性炎症。但哮喘也会促进更高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吗?
现有的关于哮喘和心血管疾病(CVD)之间的联系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一些研究表明哮喘导致的CV事件增加的风险仅限于吸烟者和女性等特定亚群(Framingham子代研究,FOS),而几项研究发现这两者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Meta分析因不同研究设计的高度变异性而使结论受限。
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MESA)是由美国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发起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MESA 于2000年开始实施,调查45~84岁人群亚临床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进展、决定因素和预后意义。
先前对MESA队列的一项研究发现,持续性而非间歇性哮喘与的CV事件风险显著增高(风险比为1.6 (95% CI, 1.01~2.5)。目前这项研究的作者同样利用MESA的数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11月23日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
一 研究概要一
MESA(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和国家研究资源中心支持)从2000年开始对近7000名成年人进行的研究,至今仍在跟踪参与者。共对5029名基线时无ASCVD的成年人进行了平均9.1年的随访。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1.6(10.0)岁,其中53%为女性,26%为黑人,23%为西班牙裔,12%为华人。109例受试者患有持续性哮喘,388例受试者患有间歇性哮喘。研究者将他们与4532例无哮喘的成年人(对照组)进行了比较。
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受试者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炎症生物标志物的评估。主要研究变量为间歇性和持续性哮喘。
持续性哮喘定义为需要使用控制药物的哮喘,间歇性哮喘定义为不使用控制药物的哮喘。B型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斑,斑块总评分(TPS)范围为0~12。研究人员采用多变量稳健方差回归模型评估哮喘亚型与颈动脉斑块负担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发现,在无哮喘、间歇性哮喘和持续性哮喘的受试者中,颈动脉斑块分别占50.5%、49.5%和67%。新的研究表明,持续性哮喘与颈动脉斑块负荷增加和炎症水平升高有关,使这些患者面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的风险。即使在调整了生物混杂因素的模型中也存在这种关联(均P<0.01)。持续性哮喘和颈动脉TPS升高之间也存在关联(P<0.001)。与无哮喘患者相比,持续性哮喘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优势比为1.83 (95% CI, 1.21~2.76)。持续哮喘患者的斑块总得分也高于对照组。因此,颈动脉斑块负担是ASCVD事件的有力预测因子。
此外,与没有哮喘的参与者相比,患有持续性哮喘的受试者的全身炎症标志物水平(CRP和IL-6)也最高。虽然间歇性哮喘患者的平均CRP也高于无哮喘患者,但IL-6水平未升高。在进一步调整的模型中,IL-6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每增加1.53个1-SD,P=0.001)以及TPS(P<0.001)独立相关。IL-6和CRP水平的调整并未改变持续性哮喘与颈动脉斑块患病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研究人员对基线IL-6或CRP进行了充分调整(分别为P=0.02和P=0.01),结果没有减弱哮喘亚型与颈动脉斑块存在或与TPS的相关性。
一研究者的观点一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院(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Madison)心血管医学助理教授马修·塔特萨尔(Matthew Tattersall)告诉theheart.org | Medscape Cardiology记者说: “最重要的信息是,当前的研究与先前的研究相结合,强调患有更严重哮喘的个体可能面临更高的心血管风险,因此必须解决哮喘患者存在的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作者认为,B超检测到的颈动脉斑块“代表了晚期、典型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是ASCVD事件发生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炎症在这些事件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哮喘患者的CRP和其他炎症标志物升高,并在恶化期间趋于进一步增加,而CRP和IL-6与ASCVD事件的增加相关。塔特萨尔博士的研究小组还表明,早期动脉损伤可以发生在患有哮喘的青少年身上。因此,他和他的团队“希望探索动脉损伤的整个范围,从最初的颈动脉中层厚度增加到斑块形成再到心血管事件。”
塔特萨尔博士认为:“由于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的,我们无法确认因果关系,但这项研究为目前越来越多的探索哮喘对全身影响的文献提供了新的证据。”
尽管如此,Tattersall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解释上仍很谨慎”,因为炎症生物标志物“只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的,而且这些测量的数据可以是动态的——因此,对易混因素的调整并非可能说明全部情况。”
一 外界的评论 一
密歇根州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心血管疾病预防主任布鲁克(Robert Brook)医学博士在为theheart.org | Medscape心脏病学评论时说: “这项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在MESA队列(一个多民族的大群体)中,持续性(但不是间歇性)哮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布鲁克博士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这些发现“支持了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的生物学合理性,即哮喘独立地增加CVD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临床医生得到的主要信息是,就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样,哮喘通常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炎症和疾病过程会影响全身。” 布鲁克博士表示:“医疗保健提供者应该提高对哮喘患者心血管风险潜在增加的认识,并特别注意控制他们的心脏病风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
来源:鲁原心论坛
胸闷、胸痛、咳嗽、头痛,该怎么办?长新冠评估和管理指南来了!
极高强度运动,促进冠脉斑块进展!Circulation中老年男性运动员研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