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脑卒中大会2021│刘丽萍教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开通后“无效再通”机制及管理

2021-05-17作者:壹声会议
脑血管病原创

5月15日下午,中国脑卒中大会2021“重症脑血管病论坛”举办,该论坛主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潘速跃教授谈到,本次论坛共设置4个专题,分别是临床研究,大面积脑梗死诊治,机械取栓的围手术期管理,以及重症脑血管病肾脏保护及中医中药管理。论坛的设置与临床较为贴切,希望对参会者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同时希望对各地方的卒中中心建设能够有帮助。


在机械取栓的围手术期管理专题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丽萍教授分享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开通后“无效再通”机制及管理的话题。

WechatIMG130.jpeg

刘丽萍教授


再灌注治疗与无效再通

刘教授谈到,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质量改进国家行动将“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作为专项核心工作内容。再灌注治疗质量评价指标中相对重要或特殊的指标见下图。

WechatIMG131.jpeg


后面两项指标分别关注的是血管内治疗术后90天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率,以及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疗术后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率,为什么要提这样的指标呢?

 

多项卒中血管内治疗试验再灌注疗效评价(HERMES)研究提出,尽管血管开通良好,仍有1/3的患者不能从治疗中获益,也就是“无效再通”。


无效再通(FR)定义为血管再通治疗成功后仍发生的不良预后(3月mRS>2分)。我国的真实世界研究RESCUE-RE结果显示,无效再通的比例达49%。刘教授谈到,大血管再通≠组织再灌注,组织再灌注≠良好预后。

 

无效再通的预测因子

临床基线信息:天坛医院缪中荣教授团队的队列研究ANGEL-ACT发现,高龄、基线NIHSS评分增高、再通时间延长、全麻、高血压病史与血管内治疗(EVT)术后无效再通相关。

 

白介素-6:有研究显示,白介素-6水平的升高也与EVT术后无效再通有明显相关性,提示炎症反应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脑白质疏松:研究提示,中等以上程度的脑白质疏松是EVT术后无效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

 

脑萎缩评分(GCA):西班牙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基线影像GCA评分增高与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发生明显相关,基线NIHSS评分等其他基线指标也与无效再通独立相关。

 

基于多模CT的ASPECT评分量表:基于CTA原始图像的ASPECT评分≤5分,基于CBV的ASPECT评分≤6分,以及不良侧支循环是EVT术后无效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上述三项指标构建的评分系统可对于无效再通的发生进行预测。


脑皮层微梗死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

脑皮层微梗死(CMI)是位于脑皮层的微小慢性缺血性病灶,可造成脑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常见于脑血管性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人群。尽管作为脑小血管病的一种类型,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等大血管病变、心脏疾病相关。刘教授团队的RESCUE-RE研究结果提示,CMI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90天的不良功能结局相关,这种关联可能是数量依赖性的。

 

腔内血栓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

腔内血栓(ILT)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少见的一种影像学标志,在CTA的检出率约为1.6%~3.2%,一般由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动脉狭窄或栓塞所致。联合抗栓治疗下,伴有ILT的AIS患者临床结局更好。


2021年4月发表在《STROKE》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存在腔内血栓与患者结局不良相关,但是这种相关性能被抗栓药物治疗纠正。

 

血管内治疗中血压管理与预后的关系

纳入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动脉压(MAP)≤70~80mmHg或MAP下降10%~40%,和不良预后相关。围治疗期收缩压控制在140~180mmHg不影响预后。

 

刘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显示,血管内治疗成功再通后,较差侧支循环状态患者的术后24小时高血压和血压变异性与90天的不良预后相关。

 

在临床上,对病人要进行综合评价,不能仅靠单一指标指导临床管理。要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获益,需要筛选适宜人群,提高良好再灌注率,避免无复流现象,改善侧支循环,预防并发症。

 

中国医学论坛报 扈妍 整理报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