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治疗中,超高危患者群体往往面临复发率高、远期预后差等多重挑战,传统的降脂治疗策略往往难以满足严格的血脂控制目标,因此探索新的降脂策略变得尤为关键。英克司兰作为一种创新的小干扰RNA(siRNA)降脂药物,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长效的疗效,为超高危ASCVD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本期,上海市东方医院李瑞琳医师将为我们进行一例超高危ASCVD、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并由上海市东方医院周华教授进行点评,从超高危ASCVD患者的治疗挑战出发,探讨血脂管理的新型策略。
心内科主治医师,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发表SCI论著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9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国内外会议投稿5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同济大学优青项目1项,作为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项,市科委项目1项
李瑞琳医师病例分享视频
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4岁。
主诉:突发胸闷胸痛1小时。
简要病史:患者入院当日(2023年1月18日)凌晨0时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持续不缓解,伴冷汗,无肩部放射痛,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黑朦、晕厥、无咳血、呼吸困难,遂叫急救,于00:34到达大门,00:41采集首份心电图。00:44心电图报告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00:38急诊科医生接诊患者,00:50通知我科医生会诊,00:52心内科医生到达急诊,00:53诊断考虑STEMI,急诊予01:05以阿司匹林和倍林达负荷剂量嚼服后,决定行急诊冠脉介入,启动导管室。拟“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收入科。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史数年,最高可达180/90 mmHg,口服药物降压治疗,未监测血压。否认其他病史。
个人史:否认大量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病史。
(1)体格检查:血压130/80 mmHg(左上肢),神清,气平,对答切题,查体合作,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肾动脉区未闻及血管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
(2)心电图:1. 窦性心律 2. 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演变期心电图改变。
(3)超声心动图: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二尖瓣少量返流,左室收缩功能偏低。
(4)冠脉造影:前降支:近段80%左右狭窄;回旋支:中段99%狭窄;右冠状动脉:中段60-70%狭窄,远端100%闭塞,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级(图1)
图1 冠脉造影术
初步诊断:1.高血压3级(很高危)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高胆固醇血症
入院后:
介入治疗:左回旋支(LCX)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右冠状动脉(RCA) 后降支(PD)PTCA。一个月后前降支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图2)。
图2 首次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 qd,替格瑞洛90 mg NID,沙库巴曲缬沙坦200 mg qd,瑞舒伐他汀10 mg qn,达格列净10 mg qd,美托洛尔47.5 g qd。
出院后1年(2024.1.23):
复查冠脉造影。前降支:近中段40-50%弥漫性狭窄,回旋支:近中段80-85%管型狭窄,右冠状动脉:近中段80-90%局限性狭窄(图3)
图3 冠脉造影术(复查)
实验室检查:2024.1.22 血常规:血红蛋白(Hb)125 g/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5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8 U/L
肾功能:肌酐(Cr)87 umol/L,尿酸(UA)193 umol/L;血糖:空腹血糖(FBG)6.2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1%;血脂:总胆固醇(TC)1.9 mmol/L,甘油三酯(TG)3.6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2.02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HDL-C)0.97 mmol/L, 非高密度脂蛋白(NHDL-C)5.51 mmol/L;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T(cTnT)0.019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11 U/L,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22 pg/ml,C反应蛋白(CRP)1.64mg/L。
影像学检查:颈动脉、椎动脉超声示,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提示动脉硬化。
腹部超声:肝囊肿,脂肪肝。
双侧下肢动脉、双侧下肢静脉超声:双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有侧斑块形成。
肺部CT:1.右肺多发钙化灶;两肺上叶实性微小结节,建议随访。2.部分冠状动脉硬化。
介入治疗:分别于回旋支和右冠植入生物可降解支架(图4)。
图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第二次)
病例分析
危险因素回顾:首次出院降脂方案治疗1年复查(2024.1.23),低密度胆固醇、总胆固醇降低,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图5)。如何进一步优化他汀治疗达标的降脂策略?
图5 脂代谢指标动态随访
治疗方案调整及随访
方案调整:阿司匹林100mg qd,替格瑞洛90 mg NID,诺欣妥200 mg qd,瑞舒伐他汀10 mg qn,达格列净10 mg qd,美托洛尔47.5 g qd,英克司兰284 mg (0-3-9)。
英克司兰注射首针后3个月随访:LDL-C降幅显著(从2.02 mmol/L降至0.73,降幅达到64.5%);总胆固醇(从3.65降至2.19,降幅到40%)和甘油三酯(从1.9降至1.73,降幅达到10%)降低,且患者用药后安全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稳定(图6)。
图6 脂代谢指标动态随访(治疗方案调整后)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同济大学内科学(心血管)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委员
东方心脏病会议心力衰竭论坛委员
国家卫健委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培训导师
精通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尤其对心内科急危重症的诊治有较深的体会
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多年,善于处理高危、复杂冠脉病变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近三年来发表SCI论文4篇,目前正承担国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参编心血管病专著4本
本病例患者男性,1年内有ACS、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周围血管病变,且发病年龄<55岁、合并高血压,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该患者属于ASCVD超高危人群,需要制定综合的治疗决策,最大程度降低总体风险,避免复发,改善ASCVD预后[1]。
对于PCI术后的高危患者来说,在手术后的最初三个月内,存在较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在这个易损期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积极管理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一项自然随机试验表明[2],随着LDL-C累积暴露的升高,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也显著升高。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退、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减少MACE事件,根据指南推荐,ASCVD超高危患者的LDL-C目标值为小于1.4 mmol/L,且降幅大于50%。
本病例中,患者为中青年商务人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行PTCA术后,经常规降脂方案治疗后1年随访,冠脉造影提示仍然存在较高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血脂达标不理想,且存在颈动脉硬化、双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有侧斑块形成。然而,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增加并非呈线性关系,而是随着剂量增加,疗效提升的幅度逐渐减小,且更高剂量的他汀可能增加肌肉毒性、肝脏损伤和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3]。为达到血脂管理的长期达标,需要考虑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的策略,兼顾患者的可操作性。
英克司兰是一种新型的小干扰RNA(siRNA)降脂药物,通过特异性降解PCSK9 mRNA,从而减少PCSK9蛋白合成,增加LDL受体表达,有效降低LDL-C水平[4]。在首次给药后,仅需在3个月时再次给药,然后每6个月给药1次,即可实现长期稳定的LDL-C水平控制。根据近期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ORION-15)结果,接受英克司兰治疗的患者,第180天较基线的LDL-C变化(经安慰剂校正)高达65.3%,并且在1年内保持一致,且安全性良好[5]。对于经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不达标或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他汀类药物使用受限的患者,可选择英克司兰作为联合治疗或单药英克司兰方案。《欧洲临床共识2023》强调在ACS后迅速采取强有力的降脂措施,建议急性期使用英克司兰,能在2至4周内显著降低LDL-C水平约50%,效果持续3个月,覆盖ACS后的最高风险期[6]。
总体来说,英克司兰的长效特性使其在个体化治疗中具有潜力,特别是在需要严格血脂控制的患者群体中。通过有效降低LDL-C水平,英克司兰可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2023年8月,英克司兰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上市,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随着临床试验的深入和真实世界研究的积累,英克司兰有望在超高危ASCVD患者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03):221-255.
2. Brian A. Ference,et al. ESC 2023. NATURE-PARADOX: Naturally Randomized Trial of Titrating Cumulative Exposure to LDL to Solve the Prevention Paradox
3. HPS2-THRIVE Collaborative Group. Eur Heart J. 2013, 34(17): 1279-91.
4. Ray KK,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Apr 13;376(15):1430-1440.
5. Yamashita S, et al. Efficacy,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Inclisiran in Japanese Patients: Results from ORION-15. J Atheroscler Thromb. 2024 Jan 14.
6. Krychtiuk KA, Ahrens I, Drexel H, et al. Eur Heart J Acute Cardiovasc Care, 2022, 11(12): 939949.
审批码LEQ0027413,有效期至2025-07-04,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