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遇见未来|MET抑制剂对于脑胶质瘤患者疗效显著,期待伯瑞替尼早日可及

2023-07-19作者:贺鹏资讯

图片

图片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预后较差,病死率高。目前,脑胶质瘤仍以手术治疗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主。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脑胶质瘤起源和恶性进展过程中的关键驱动性基因突变逐渐被揭示,而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则被认为是未来治疗脑胶质瘤的新希望。其中,针对MET通路开发的靶向治疗临床实践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比如高选择性MET抑制剂伯瑞替尼(PLB1001,Vebreltinib)治疗MET基因异常(ZM融合和/或MET ex14跳变)脑胶质瘤的Ⅰ期临床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杂志,为脑胶质瘤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更多思路和参考。


为了进一步汇集专家力量、推进脑胶质瘤的精准诊疗,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诚挚邀请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如同教授接受访谈,就脑胶质瘤领域前沿临床研究及未来发展分享宝贵经验。本文特整理精粹,以飨读者。


教授访谈


图片
于如同 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科医院院长、神经外科主任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神经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主任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

江苏省劳动模范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5项

第一完成人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发表SCI收录论文126余篇,累计IF507.168

近十年(2012-2021年)全国神经外科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第26名

指导博士生及硕士生200余名,指导博士后10名


video
Q1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对于脑胶质瘤强烈推荐最大范围安全切除。您认为保障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的目的及手段有哪些?对预后有何影响?

于如同教授:目前,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药物靶向治疗等手段。其中手术切除是其根本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程度和成功与否决定了患者的预后。由于脑胶质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性,生长范围广,通常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甚至在肿瘤周围5-6cm内都有肿瘤细胞存在的可能。因此,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扩大手术安全切除范围的最终目的是尽量清除脑部肿瘤组织、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及减少复发率。所以,针对浅表非功能区的脑胶质瘤,临床上更多强调扩大手术范围,争取根治性切除,而针对功能区的脑胶质瘤,应在不损伤脑功能的前提下,尽量扩大切除范围,保障手术效果,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保障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的手段,我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医生的经验和手术技巧对保障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来说至关重要。医生可以通过肿瘤的颜色、血供和质地软硬等方面特点来确定手术切除的具体范围。


第二,新技术在术中的应用。比如,术中磁共振成像(MRI)、术中神经导航和荧光显像技术等都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

Q2


脑胶质瘤治疗需要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放射治疗科、神经肿瘤科、病理科和神经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以期达到最大治疗效益。您认为针对脑胶质瘤患者的MDT诊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开展呢?

于如同教授:多学科诊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DT,对于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非常重要。所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建立了特色的MDT专家团队和相应的MDT诊疗模式,在该模式下,疑难病例会由各学科专家共同协助诊治,最终制定合适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就脑胶质瘤的MDT诊疗途径而言,在术前需要影像科室专家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脑胶质瘤的范围和功能区定位,借此判断是否对神经纤维束产生影响。另外需要病理科专家协助进行肿瘤病理检查以明确病理类型,判断脑胶质瘤对放疗和化疗是否敏感。在术后需要分子病理的专家协助进行基因检测,为脑胶质瘤患者的术后药物治疗提供依据。当然,无论是术前对患者的诊断还是术后患者的放疗、化疗以及其他药物治疗等,都需要所有肿瘤领域相关学科的医生全程参与其中。MDT可以为脑胶质瘤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综合诊疗方案,做到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Q3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手术或活检手术获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整合诊断,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MET基因异常是胶质瘤分子病理学检测指标之一,其中MET融合及MET ex14跳突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较为常见,请您谈谈这些分子检测靶点的发展现状及其所带来的临床意义?

于如同教授:分子病理学检测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脑胶质瘤领域尤为突出。分子病理诊断可为放疗、化疗或者靶向治疗提供依据,其在脑胶质瘤诊疗中占据重要地位。胶质瘤目前存在的分子病理检测指标有很多,常用的主要为以下六大类:第一类是IDH是否突变,第二类是MGMT启动子区是否存在甲基化,第三类是染色体1p/19q是否存在联合缺失,第四类是TERT启动子是否存在突变,第五类是BRAF基因是否存在突变,第六类是MET融合基因突变。


其中,PTPRZ1-MET基因融合是第六类的主要表现形式,最早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江涛教授团队发现,并证实其是脑胶质瘤恶性进展与复发的关键融合基因,这对胶质瘤的治疗,尤其是在药物靶向治疗方面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在针对MET融合基因突变脑胶质瘤的研究过程中,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参与了相应的药物临床试验,并观察到了不错的治疗效果。据多家医院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在进行MET基因检测后接受MET抑制剂靶向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从9-10个月延长至19个月,可见分子检测技术对于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治意义重大。

Q4


高选择性MET抑制剂伯瑞替尼(Vebreltinib)治疗脑胶质瘤的Ⅰ期研究数据已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Cell上,其Ⅰ期结果显示:ZM融合阳性和/或METex14跳突的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DCR 66.7%,其中sGBM患者ORR 33%,中位OS 11.7个月。请问,您如何评价此项数据,同时此项数据成果会为临床诊疗带来哪些影响?

于如同教授:此项研究数据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来讲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结果。举例来说,曾经一位40岁左右的脑胶质瘤男性患者,在进行4次手术及放疗、化疗治疗后,又出现了偏瘫、失语的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丧失了进食能力,并且意识状态也受到影响。在病痛折磨下,患者找到我们寻求帮助,在对患者进行病情了解后,我们对他进行了包括MET异常在内的基因检测,并入组临床研究应用伯瑞替尼(Vebreltinib)进行靶向治疗。一周后,患者逐渐恢复了良好的意识状态和进食能力,三个月后患者恢复了独立行走的能力。我曾经在脑胶质瘤大会上做过此患者的病例报道,虽然患者后续还是出现了肿瘤复发,但在这期间,他的儿子安心完成了高考对这个家庭来说意义重大,因此伯瑞替尼(Vebreltinib)治疗MET基因阳性患者疗效是值得肯定的。

Q5


2023年7月19日是第五个世界胶质母细胞瘤关注日,那么您能不能谈一谈您对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手段的进展有哪些期待?

于如同教授:世界胶质母细胞瘤关注日的出现体现出全社会提高了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认识和重视。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被称为“癌症之王”。如今,胶质母细胞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为脑胶质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而我们作为神经外科医生,更应将时间和精力放在脑胶质瘤的研究上,进一步增加脑胶质瘤治疗方法的选择,以提高治疗效果。我也希望,社会各界都可以增加对脑胶质瘤的关注,从事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医生可以全力以赴,推动分子病理诊断技术的更新,期待在多方努力下,相关研究可以不断完善,继续应用于临床,提高脑胶质瘤的临床治愈率!

Q6


目前脑胶质瘤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同时辅以放疗、化疗等,但临床效果总是不尽人意。请您谈谈在脑胶质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诊疗体会,以及未来脑胶质瘤的治疗药物和手段的发展方向。

于如同教授我们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开放、多中心的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价伯瑞替尼胶囊治疗PTPRZ1-MET融合基因阳性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例42岁的继发性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作为受试者入组。该患者于2013年初次发病后共接受过3次手术治疗,既往用过伽马刀和替莫唑胺治疗,2018年6月末次手术后9月底出现肿瘤复发,肿瘤进展较快,2019.1.24核磁显示肿瘤大小为7.5×4.6cm,患者KPS评分60分。经3周期伯瑞替尼治疗,原强化病灶明显缩小,强化明显降低。后续采用伯瑞替尼300mgBID+TMZ 5/28联合方案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图片


图片


通过该病例可以观察到,伯瑞替尼对于继发性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出现肿瘤复发的疗效良好,可明显缩小病灶,改善生存结局。


当前脑胶质瘤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同时辅以放疗、化疗等其他疗法,但临床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基于多项研究数据,我认为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极有可能成为脑胶质瘤的治愈手段。


免疫治疗虽然已经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但尚未成熟,还在临床试验阶段,仍面临着重重挑战。在靶向治疗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进行脑胶质瘤靶向治疗研究的药物有二十余种,我院也参与进行了部分药物研究的临床试验。其中包括伯瑞替尼(Vebreltinib)在内的一些靶向药物,可以使患者肿瘤完全消失,很多患者治疗后一年也并未出现肿瘤复发。另外在临床试验中,也有许多术后出现肿瘤复发,在应用药物靶向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的病例。伯瑞替尼(Vebreltinib)等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让我们对提高脑胶质瘤的临床治愈率充满信心,为脑胶质瘤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的新选择,期待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靶向治疗持续带给患者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于“遇见未来”




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位列第一。为了让大家及时知晓肺癌领域国内外的最新进展,《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发起并举办了“遇见未来”栏目,由鞍石生物科技支持,特邀国内专家进行前沿热点话题访谈和典型病例报道,相关内容发表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微信公众平台。

关于鞍石生物科技





鞍石生物科技是中国创新药企业,旗下拥有两个全资子公司:北京浦润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2年;北京鞍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

鞍石生物科技致力于健康服务产业,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药产品作为宗旨。专注于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拥有多个药物研发管线,主要研发方向为肿瘤治疗领域”First In Class”及“Best In Class”的创新药物,涵盖肺癌、脑胶质瘤等多个肿瘤治疗领域。

鞍石生物科技始终致力于:通过提供高品质创新药物,让患者生活更有质量,用持续创新为人类健康服务。通过完整的创新药物研发平台,推动药物产业化,为民族医药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