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喜报!复旦中山周平红主任获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

2025-04-29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喜报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2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其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荣获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

个人简介

周平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大国工匠”(医疗界唯一),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Fellow(FASGE),日本消化内镜学会会士(FJGES),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科技精英,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主任委员,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SGE)国际委员,2016美国“内镜世界杯”裁判(中国唯一)等。

国际首创内镜新技术替代外科手术,

建立内镜微创治疗体系

消化道管腔狭小,管壁菲薄,内镜微创治疗难度大、风险高、以往治疗率极低。周平红独闯传统内镜手术禁区:(1)2006年国内率先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浅表早癌和癌前病变并向全国推广,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疗效的同时保留消化道器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复发率由9.8%降至0.9%。(2)2007年率先将内镜切除技术应用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和消化道腔外(纵隔、腹腔)肿瘤,国际首创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全层切除术和经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被认为是推动内镜技术进入黏膜下肿瘤和腔外治疗时代的标志,并被ASGE制定的《内镜全层切除术和经隧道内镜切除术指南(2019)》推荐为标准术式,国际指南据此由禁忌证改写适应证(3)2010年,国际率先开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已成为贲门失弛缓症等消化道功能性疾病治疗的首选;毫米级夹层建立隧道的手术方式,被ESGE主席Horst Neuhaus命名为“POEM Zhou’s Procedure”,并被ASGE制定的POEM白皮书(2014)和指南(2016)推荐为标准术式。开发基于POEM的系列隧道内镜技术(4)由临床到基础,针对消化道早癌和贲门失弛缓症病因,开发基于循环肿瘤DNA甲基化的无创早筛试剂盒,绘制出发病相关遗传易感基因图谱和单细胞时空转录组图谱,为消化道早癌的早期筛查和贲门失弛缓症的对因治疗提供依据。

世界首创内镜微创治疗新技术的开展,使内镜手术适应证逐步扩大,突破了年龄(最小22天)、病种甚至消化道管壁限制,真正做到了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器质性到功能性疾病,提出内镜微创治疗新理念和新认识(ERBEC)建立了内镜微创外科学治疗体系。成果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周平红作为医疗界唯一代表入选由中宣部、全国总工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新闻专题片《大国工匠》,其“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被重点宣传,社会反响强烈。周平红带领的“中山内镜”创新团队年内镜诊疗人数达到19万,荣获“2015年感动上海年度人物”和2017年上海市质量金奖。

“领跑”全球内镜新标准,

勇夺内镜诊疗领域“中国话语权”

周平红率先开展的系列内镜诊疗新技术被写入ASGE、ESGE和日本消化内镜学会(JGES)指南20部,建立的内镜微创治疗体系现已推广至包括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德国杜塞尔多夫医院在内的31个国家和地区的412家知名医疗机构,累计诊治消化道疾病6万余例,成为该类手术的全球范式和引领全球的“中山标准”

他牵头制定ESD、POEM和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4部,主编专著8部,其中《Atlas of Digestive Endoscopic Resection》被认为是“内镜医师学习内镜微创治疗的教科书”。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周平红领衔的“中山标准”从被国际同行认可到写入规范、改写指南,最终扭转了“国外专家说了算”格局,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消化内镜国际影响力。世界内镜组织协会主席、亚太消化内镜协会主席William Chao教授评价他“建立的内镜治疗新策略世界领先,为内镜微创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做出巨大贡献”。

打响内镜微创“中国品牌”,

“中山标准”辐射全球

由于近年来在内镜微创治疗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从2009年开始,周平红先后应邀在美国消化疾病周、欧洲消化疾病周、亚太消化疾病周等300余次国际大会上演讲和手术演示,推广内镜治疗“中山标准”。其本人拥有美国、德国等多国临时行医执照,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组织、主持17届中日ESD高峰论坛,总计参会人数超过35000人;开办全国ESD学习班64期(其中7届为国际英文培训班),台湾、意大利、埃及POEM培训班5期,培训ESD和POEM学员2000多名;每年培训国内进修医护人员超过100名,累计超过1500名。

近年来,中山内镜吸引来自美国、日本等21个国家的国际知名医院的173名专家至该中心进修学习,开创了国外医生相继来中国学习内镜技术的先河。同时吸引来自美国、德国等国家的52名国外患者前来该中心接受内镜微创治疗。

周平红领衔的“中山标准”作为上海和中国“医疗服务品牌”名片,正以其强大的国际辐射能力向全球医疗界展示着“中国创新”的力量。

医、研、企协同,

研发国产化内镜设备和附属器械

我国内镜设备自主创新和独立开发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国产内镜设备技术落后、市场份额较小。针对这一“卡脖子”问题,周平红带领团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内镜诊疗设备、人工智能系统和生物制剂平台。已形成创新型产品包括一次性国产内镜、新型电外科等离子能量治疗平台等。共申请专利100余项,转化40余项,获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项。

团队历经7年自主研发的“一次性使用电圈套切开刀(ALL IN ONE snare probe)”荣获2025年新器械创新奖(Innovation of the Year 2025 New Device Award)。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供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