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首次!计算机化认知训练的量效关系被揭示!|神经研究展播

2025-03-19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剂量与认知改善效应的关系研究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uterized cognitive training and cognitive improvement

发表期刊:NPJ Digit Med[Q1,12.4]

通讯作者:唐毅教授

第一作者:刘立洋 汪海波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解读


计算机化认知训练是一种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改善认知功能的非药物干预技术。它在认知障碍疾病病程早期即可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可实现个体化干预。和药物治疗相似,清晰明确的量效关系是计算机化认知训练规范应用的基础。然而,尽管计算机化认知训练改善认知功能的疗效已被众多研究证实,但是其剂量与疗效间的关系仍不明确,如何为患者选择最佳有效干预剂量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该研究纳入了8709名40岁及以上诊断为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的受试者,每位受试者接受了至少2周的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受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启发,本研究将个体在真实世界中的纵向认知训练数据切片成以周为单位的数据分析单元。每周训练频次以天为单位设置了1到7天共7个剂量组,每天训练时长以5分钟为间隔设置了13个剂量组。研究观察的结局指标为每周的认知功能变化。

研究发现在全人群中,对于每周训练频次和每天训练时长,训练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直至达到最大疗效。对于60岁以下人群,每周训练6天,每天训练25-30分钟疗效最佳,对于60岁及以上人群,每周训练6天,每天训练50-55分钟可以获得最佳疗效。在达到最佳剂量前,疗效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亚组分析结果提示这种趋势在不同认知障碍程度的人群中均存在。

该研究是国际上首个系统明确计算机化认知训练量效关系的研究,揭示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具有年龄依赖性的量效关系,为计算机化认知训练的最佳剂量选择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也为非药物干预的量效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