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治疗心衰,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如何正确使用?

2021-03-15作者:论坛报沐雨观点
心力衰竭原创


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都是心衰治疗“金三角”的重要药物,然而,临床一线如何正确使用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黄峻教授为您奉上如下锦囊!


利尿剂


利尿剂是治疗心衰的基本药物。虽然在临床指南或一些教科书都指出利尿剂不能改善患者预后,但利尿剂的确是心衰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衰治疗的第一步就是使用利尿剂。


对于利尿剂不能改善心衰预后应持保留意见,因为利尿剂是在心衰治疗7种主要和常用药物中最早使用的药物。


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使用利尿剂治疗心衰,利尿剂也是目前能真正改善、消除液体潴留的药物。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的,当时研究中所有心衰患者的基础治疗都是利尿剂,不使用利尿剂,患者的液体潴留不能消除,会加重心衰。


因此,目前并无用或不用利尿剂,患者死亡情况如何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因为在伦理上不允许这样做的。不使用利尿剂,患者的死亡率一定是增加的。


利尿剂一定要使用,但如何使用?


心衰急性期发作时,利尿剂主要通过静脉途径给药,并主要使用袢利尿剂。慢性心衰治疗则是口服用药,原则上也是使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二者作用机制相似,区别是如果患者有低蛋白血症,需要优先使用托拉塞米,因为呋塞米需要与血浆蛋白结合后起效,对贫血以及低蛋白血症患者效果较差,而托拉塞米对于该类患者疗效更佳。


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又称氢氯噻嗪)在心衰治疗中也可以应用,经过治疗心功能达到Ⅰ~Ⅱ级,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使用噻嗪类利尿剂,但不宜用于心衰较重和伴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此外,这两种药物可以联合使用,如果患者液体潴留症状明显,单用一种利尿剂效果较差,存在利尿剂抵抗,可以联合使用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采用中等剂量,主要用于消除患者的液体潴留。


对于难治性液体潴留,目前还有一种新型利尿剂——托伐普坦,适用于有利尿剂抵抗和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同时可以用于纠正低血症,因其作用特点是排水不排钠,尤其适用于早期治疗伴低钠血症的心衰。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金三角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证实是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药物。其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小剂量起始,如美托洛尔缓释片目标剂量为200 mg/d,小剂量就是从1/8开始,即25 mg/d;采用缓慢滴定的方式逐渐增加剂量,一般2~4周增加一次,每次少量“梯式”增加,而不能倍增,通常在3个月递增至目标剂量的1/2,再3个月后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


原因在于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中,并非发挥药理作用,而是其生物学效应,即β1受体功能的恢复和β1受体数量的增加,这种生物学效应在用药3个月之后方能起效。在此之前该药的药理作用是抑制心肌收缩力,有可能诱发和加重心衰。


因此,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中的用法非常独特,在用药前3个月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不能大幅增加,否则可能抑制心肌收缩反而加重心衰症状。



黄峻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分会名誉主任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名誉主编

 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ESC)


— END —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