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从循证研究看靶向治疗用药顺序带来的影响,瑞戈非尼进入医保更好助力结直肠癌诊疗

2018-11-27作者:商务发展中心二中心-刘娟资讯
结直肠癌 医保瑞戈非尼

2018年10月10日,瑞戈非尼正式纳入国家医保乙类报销目录,中国晚期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肝癌患者将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得更好的生存。为了继续推进临床学术交流、更好地顺应政策应用药物、提升患者的全程生存获益,本报采访特别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峰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廖旺军教授,从而明确瑞戈非尼进入医保这样标志性事件将为我国肿瘤进程带来的助力。

王峰教授

今年ASCO年会公布了REVERCE研究的更新数据,显示瑞戈非尼序贯西妥昔单抗(R-C方案)在不同生物标志物亚组中均较C-R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您是否认可靶向治疗用药顺序对患者生存的影响?不同药物造成基因突变率不同,是否会影响后续治疗药物的选择?

王峰教授:今年新公布的REVERCE研究是一项对二线治疗失败后患者瑞戈非尼(R)序贯西妥昔单抗(C)对比相反治疗顺序的随机Ⅱ期研究。结果显示R-C组对比C-R组,PFS1分别是2.4个月对4.2个月,PFS2分别是5.2个月对比1.8个月。R-C组中位OS期为17.4个月,C-R中位OS期为11.6个月。

结直肠癌三线治疗中,瑞戈非尼及西妥昔单抗都是三线治疗的标准药物,这个研究提示使用贝伐珠单抗后,继续使用抗血管类的小分子药物瑞戈非尼可能比先使用抗EGFR类药物疗效更好;在靶向药物使用顺序上,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后,持续抗血管治疗效益可能会高于改用抗EGFR药物。

今年ASCO的更新数据显示:治疗过程中血清CtDNA拷贝数增加的患者预后更差,可能是因为治疗过程中肿瘤发生了突变,但突变大部分为APC及Tp53突变,可能与肿瘤扩增相关。对于使用过贝伐珠单抗的患者,在三线治疗中R-C可能疗效更好;同时建议重新行活检或血液的液体活检,掌握患者治疗后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有助于后续药物使用的决策。


基于多项循证医学高级别证据,国内外指南对于瑞戈非尼是如何推荐的?随着瑞戈非尼上市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是否为我国结直肠癌带来新的治疗手段?

王峰教授:国内外指南对瑞戈非尼的推荐都是三线的标准治疗。如果患者对前期药物出现耐药,就可以选择瑞戈非尼。随着瑞戈非尼进入医保目录,未来会有更多的结直肠癌患者从瑞戈非尼的治疗中获益。


廖旺军教授

目前晚期结直肠癌有哪些药物治疗手段?其中靶向治疗处于什么地位,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廖旺军教授:晚期结直肠癌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三大类。其中通过药物性质可分为单克隆抗体类及小分子类药物;通过作用靶点可分为作用于肿瘤细胞本身药物如瑞戈非尼及作用于肿瘤微环境的药物如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是在化疗基础上的提效手段,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ASCO年会公布了REVERCE研究的更新数据,显示瑞戈非尼序贯西妥昔单抗(R-C方案)在不同生物标志物亚组中均较C-R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您是否认可靶向治疗用药顺序对患者生存的影响?不同药物造成基因突变率不同,是否会影响后续治疗药物的选择?

廖旺军教授:REVERCE研究展示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瑞戈非尼序贯西妥昔单抗(R-C方案)较C-R方案疗效更好,生存时间更长。瑞戈非尼是一种抗血管生成的多靶点TKI,目前原理尚不明确,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研究探讨相关的机制及用药顺序。

目前研究显示,基因突变较少可能患者预后更好。但随着对肿瘤认识及药物开发的不断进展,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治疗失败的原因,但也有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点。这个研究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